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资讯

草原上有了说着藏语的孙悟空

2017年09月08日 09:50:43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社西宁9月6日电 题:草原上有了说着藏语的孙悟空——青海专业译制团队让藏族群众同步欣赏流行影视剧

  新华社记者 徐文婷

  “笑是最难的,开怀大笑、噗嗤一笑、颔首微笑都不一样”,永巴回想起刚参加工作时自己为电影《开国大典》进行藏语配音时的情景不禁莞尔,他说,当时的剧情是几个首长坐在一起讨论局势,说着说着就开怀大笑起来,“我笑了几遍都没表达出那种情感,都没通过,就更笑不出来了。”因此,他每天早晨都到录音棚里大喊大叫,激发情绪,以便当天能更快投入角色。

  在青海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活跃着一支兢兢业业的藏语译制片制作团队,他们为藏区源源不断地送去丰富的藏语影视节目,将时下最受欢迎的影视剧及时送到藏族群众身边。

  永巴是国家二级译制导演,担任青海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译制科科长。1995年他从青海民族大学藏文文学专业毕业后考入青海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他说自己是“半路出家”,更需要加倍努力。

  “别看只是译制影视,也需要丰富的表情和动作配合声音去演绎。”永巴说,“藏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差别比较大,仅台词翻译这一项就要花大功夫,有时候翻译的内容对了,句子长度和原版不一样也不行。”

  由于国内目前没有藏语影视译制专业院校,译制演员的成长多靠“老带新”,永巴说,配音老前辈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自己影响很深。

  “上载母带、翻译剧本、角色分工、熟悉台词、配音录制、后期制作等译制流程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永巴说。

  青海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成立于1980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专业译制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节目的专门机构之一,主要职责是译制藏语、蒙古语、土语等民族语的各类影视剧。

  也就是从那时起,青海草原上有了说着藏语的孙悟空、诸葛亮以及梁山好汉等经典影视剧人物的影像,在高山牧场中,藏族群众感受到了电影这个新奇事物所带来的惊喜。

  中心成立之初,译制出来的作品要通过录像放映点、草原“文化流动车”等渠道深入藏区。

  “那时候牧区的百姓看到我们就像看到了亲人,不管有多冷,只要听说放映队来了,就穿着皮袄赶过来,小孩子跟着我们的拖拉机跑十几里地,放到哪个村就跟到哪个村,一部电影看很多遍。”青海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主任扎西说。

  在中心素材库,存放着30多年来的译制片成品。“瞧,随着技术进步,原来这砖头大的录像带已经全部变成数字光盘了。”扎西说,上世纪80年代中心一年只能译制13部电影,如今每年译制影视剧能力达1300小时,其中数字电影故事片50部,电影纪录片10部,电视剧、专题片、广播节目等达1600集。

  扎西说:“时下受欢迎的优秀影视剧都已经译制成藏语送到基层了,藏族群众基本可以‘同步观看’。”

  在候演室,任欠措正在和同事观看电视剧《母子连心》的汉语原版,为对台词做准备。

  由于译制人员紧,任务重。许多配音演员在一部剧里要担任多个角色的配音。任欠措在剧中为三个角色配音:孤儿院6岁的孩子、60多岁的老人,还有年轻女孩佳佳,角色年龄跨度很大。

  任欠措说:“只要银幕里面的人物用藏语对话,藏族观众就会有一种亲切感,更容易看懂影视剧中的情节和内容,能让家乡的百姓听到自己熟悉的语言,这让我觉得很自豪。”

  她说,每次她配音的剧播出时,家乡的亲人都守在电视旁观看,给她打电话提建议。

  最近,中心新成立了编创部,这也让她跃跃欲试,“今后将会陆续推出自制藏语微电影、广播剧、小说演播等新形式的剧作,我很期待把更好的作品带给藏族观众。”任欠措说。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