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资讯

北京人艺生日 梁冠华濮存昕吴刚重开“茶馆”庆生

2017年06月14日 10:15:4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摘要]昨天北京人艺迎来65岁生日。当晚,作为65周年纪念演出季的重头剧目——《茶馆》在首都剧场重新“开张”,这部看家戏将连演12场,以此回报深爱这座剧院的几代观众们。

  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黄维)昨天北京人艺迎来65岁生日。当晚,作为65周年纪念演出季的重头剧目——《茶馆》在首都剧场重新“开张”,这部集结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吴刚、冯远征等名家的看家戏,将连演12场,以此回报深爱这座剧院的几代观众们。

  演员感慨:演《茶馆》就是回家

  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艺正式成立,著名戏剧家曹禺为第一任院长。65年前,北京人艺的建院“四巨头”: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和赵起扬,共同为北京人艺制定了发展蓝图,也奠定了剧院所特有的戏剧风格。

  1958年3月《茶馆》在人艺首演,半个世纪以来打磨了近700场,可以说,浓缩了半部中国话剧发展史。对戏迷们来说,同样难忘的,还有每轮演出的一票难求。这次也不例外,排队买票的观众围着北京人艺的院子绕了大半圈。而对于台上的演员们而言,每次的《茶馆》演出更像一次大的家庭聚会,70多人的剧组规模使得“茶馆”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家庭。不少演员感慨,演《茶馆》就是回家,看看家里的人,吃吃家里的饭,话话家常,台下观众看着亲切,台上演员演着也亲切。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雷佳、吴刚、杨佳音、龚丽君、冯远征……单是盘点起演出的阵容,都有些眼花缭乱,更不用提几代《茶馆》曾经走出了多少位演员。6月12日至6月24日,这部作品一连演出12场,用最好的方式讲述北京人艺的历史和未来。

  开讲座读剧本 感受“戏剧的力量”

  65年来,这座剧院终坚持把观众放在第一位,提出“台上台下的共同创造”,把观众看作是舞台演出重要的组成部分。建院以来,北京人艺培养了几代演员的同时也培养了几代观众。用公益来回馈社会、回馈观众,也是北京人艺一直坚持的传统。

  其中公益讲座在内容设置上更加全面而丰富,不仅有《大讼师》、《茶馆》等剧目的专题讲座,还有“戏剧的力量——人艺与观众”主题座谈会,邀请戏剧教育的参与者与受众共同探讨戏剧教育给人们带来的改变。

  人艺的青年演员培训计划也将采用新的表现形式与观众共享——一轮精心挑选的剧本朗读活动,选择了老舍、曹禺等名家作品,由人艺青年演员进行剧本朗读和片段表演,邀请部分人艺之友现场观看。既是北京人艺的传统风格的一种展现,同时也是一种戏剧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探索。

  办展览出书刊 讲述舞台上下的故事

  在首都剧场休息厅,观众还可通过“不忘初心——北京人艺建院65周年纪念展”了解这座剧院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作为院庆的献礼,北京人艺于2016年启动的“口述历史”项目已于今年完成,近日出版的《岁月谈往录——北京人艺口述历史1》,通过15位平均年龄84岁的人艺人的口述实录,保留下北京人艺很多不为人知的珍贵的历史。此外,北京人艺院刊也将出版“院庆专刊”,给大家展示一个多面的人民剧院。

  在纪念活动当中,由北京人艺影视中心摄制的多集人物专题片《大器晚成——朱旭》已于6月10日开始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该片通过大量真实生动的资料、多位著名艺术家和评论家的访谈以及老艺术家朱旭的自述,来记录和讲述这位北京人艺老艺术家所创造的经典艺术形象和他舞台上下的艺术与人生。

  此外北京人艺的“团带班”——学员班也是其独有的一段历史,学员班中走出的演员多数已成为中国话剧发展的中坚力量。熟悉人艺的观众大多也对学员班的故事津津乐道,院庆期间,北京人艺历届学员班的演员代表将共聚一堂,一起追忆学习、锻炼、成长的难忘经历,畅谈剧院六十五周年的点滴。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