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在“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以下简称三套集成)启动30周年纪念日的今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京举行座谈会,总结完成这一煌煌巨作的经验及意义。
三套集成包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其搜集整理工作从1984年开始。中国民协是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主力军。2009年三套集成的省卷本部分全部出齐,省卷本90卷(计1.2亿字),地县卷本(内部出版)4000多卷,总字数逾40亿。它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查、广泛搜集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原则编选出来的,是具有高度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优秀作品的总集。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在致辞中说,三套集成中倾注着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汗水、情感、智慧,彰显着他们的文化自觉,也表现着他们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热爱,他们的功绩值得铭记。
“三套集成是前无古人的中国民间文学总汇,其编撰工作是中国民协60年来工作中的大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创举,这种工作在将来很难再有,意义重大。”中国文联研究员刘锡诚表示。在组织、启动阶段,刘锡诚对普查、采录、编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编纂原则作了学术层面的思考,他对三套集成的性质给出了明确的定位:“三套集成不是一部文艺读物,不是一部适合思想教育要求的读物,而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学欣赏价值、又具有高度的学术研究价值的民间文学总集。”
“三套集成不仅是艺术的、情感的、鉴赏和审美的,也是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和传统的。尽管三套集成属于纯文学的范畴,但其毕竟来源于民间的社会生活,本身的特质远远超越了文学本身,为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万建中认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为开创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现在已进入了研究民间文学条件最好的时期。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耀宗是《中国谚语集成》的副主编,他认为,《中国谚语集成》既唤醒了亿万民众对谚语瑰宝的自觉珍视,更积累了自觉地、大规模、抢救性保护此类文化珠玑的成套经验。他更惊喜地看到,“谚语保护”势头并未就此止步:2010年岁末,中国民协接踵上马更为声势浩大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其中“谚”库工程,立足全国集成普查所有县卷本等,还广集个人藏谚。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志学在作会议总结时指出,三套集成是中华大地上的一座民族文化长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这次30周年的纪念会探讨和再认识了它的无可比拟的价值,了解了它对于中国文化史和民间文学学科的作用,未来中国民协还将继续努力,启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来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这座文化长城。(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