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次到访中国,图为时任指挥官小泽征尔(中)与中央乐团在首都体育馆进行联合演出。
2014年5月,时隔35年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再次莅临中国,现任指挥官马泽尔(右)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带来格林卡、拉赫玛尼诺夫和柏辽兹的作品。
“别看洛林·马泽尔这两年来得次数多,不太有新鲜感,但每次他带来的团都是真的好啊,让人不得不来捧他的场。”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林宏鸣曾打趣说。的确,英国爱乐、芝加哥交响到慕尼黑爱乐,随马泽尔大师到访的每一支乐团都因其出众的特质令人印象深刻,而坚信“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的大师也承诺“会带更多的好团来给中国乐迷听”,于是下个月,我们又要见到马泽尔了。不过比起指挥,更值得期待的,是已经整整阔别35年的美国名团波士顿交响。
5月4日,波士顿交响乐团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与洛林·马泽尔指挥演出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和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被音乐总监病情“耽误”的乐团
1979年,波士顿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访华之旅由小泽征尔指挥,在上海和北京举行了的四场音乐会,在当时可谓盛况空前。之后,1999年小泽征尔带领乐团的亚洲之行差点又来到中国,却因南斯拉夫的战争止步于日本。
但即便如此,中国乐迷对波士顿交响也从来不会陌生,毕竟是与芝加哥、费城、克里夫兰及纽约爱乐并列“美国五大团”的优质声音,其深厚而极具张力的弦乐也常常令人在唱片中对其心向往之。乐团创立于1881年,最初接连由几位德国指挥家调教,因而养成了较为纯正的“德奥风格”传统并一直延续下来,这在美国乐团中并不多见,之后经历前苏联指挥家S。库谢维茨基时代,拓展了俄罗斯体系音乐的训练,演奏水平有了极大提升。1949年C。蒙赫接任音乐总监,任职期间带领乐团演奏大量现代作品,并丰富了乐团的法国作品曲目,使得乐团的发展进一步全面与完善。1972年起,小泽征尔担任音乐总监并与乐团签订终身指挥合约。波士顿交响也在小泽征尔时代真正开始声名鹊起、蜚声国际。
然而,相比其他几支美国乐团,波士顿近来巡演寥寥。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乐团在当地的演出档期就已饱满,考虑到乐团拥有自己的音乐厅,如果展开大规模巡演,需要另找一支乐团来填补档期,再加上巡演成本高昂,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乐团经理马克·沃尔普也承认,是因为“过去几年艺术总监莱文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不适合做巡演”。
说起音乐总监的病情,也的确是“耽搁”了乐团好几年的痛。2007年,音乐总监詹姆斯·莱文肾脏发生癌变,当时他身体一侧的肾脏被摘除差一点就耽误了乐团当年乐季的开幕。2010年,终身指挥小泽征尔罹患食道癌,与波士顿长达三十多年的缘分也大受影响;2011年莱文背部受伤让他再度淡出乐坛,并辞去了波士顿交响的音乐总监一职。之后乐团音乐总监的职位空缺长达3年,直到今年终于由年轻一代指挥中的佼佼者安德里斯·尼尔森担纲第15任指挥。年轻有为、充满活力的尼尔森今年9月将奏响乐团新乐季的开幕音乐会。西方各大主流媒体均对尼尔森将开启怎样的“波士顿新时代”表示了关注。而沃尔普也透露,在不久之后,尼尔森将带领乐团进行全球巡演,“下一次来中国不会再等35年这么久。”
此次马泽尔与乐团的合作则颇有渊源。波士顿交响乐团小提琴手丁欣回忆,有一次因为莱文的身体状况欠佳,就是由马泽尔临时来接替指挥贝多芬的曲目。“那场音乐会的音乐简直棒极了。那时我怀胎九月,我的宝宝都兴奋地在肚子里不停地动。他是一位令人难忘的指挥。”
波士顿乐团的中国情缘
当年小泽征尔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我抵达北京机场时,我开始有些担忧。担忧是因为我有着一张东方面孔——一位出生在中国的日本人——我理应与中国有着很亲密的关系,而作为一位西方音乐的代表,我又肩负着很重大的责任,需要我去完成。”而这位指挥家的确为乐团和中国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联系。
当年随团来华的乐手中还剩10位如今依然在团里演奏,低音提琴首席拉瑞·沃夫(Larry Wolfe)便是其中之一。至今沃夫还保留他当年在中国购买的剪纸、明信片以及与中国乐手一起排练的照片。“当时我们很难用语言沟通。但是只要我演示了动作我们就能彼此理解。说音乐是国际语言也许有点老掉牙了,但作为演奏员我们的确有自己的语言。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笑话,我们还能互相讲笑话。”这次5月的中国之行,让沃夫满心期待,他说一定要见见自己的中国学生家长,再好好看看这个“当时所有人都穿灰色衣服”的国家。
此外,乐团中还有不少中国乐手期待着此次随团回乡“探个亲”。黄思敬是首位加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中国小提琴手。1989年从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后就来到乐团的他,如今在乐团已经演奏了将近25年。黄思敬的父母都是上海交响乐团的乐手。1979年小泽征尔带着波士顿交响乐团到上海交响乐团排练时,他们就在现场。“当时我12岁,记得上海交响乐团的排练厅很小,没有座位可以让听众坐,我就站在排练厅的外面听。”一年后,黄思敬便跟随父母移民美国,自此二十多年没有再回过中国。有趣的是,当年那个站在排练厅外的12岁小男孩在10年后进入了这支乐团,还跟这位西方世界少见的亚裔指挥同台演出了13年;而35年后,他会带着父母,跟着同一支乐团重返故乡。而波士顿乐团的竖琴首席周黎的父母当年也是乐团北京之行的见证者。
原中央音乐学院提琴教师丁欣1999年考入波士顿交响乐团后曾经对一年超过180场、平均每周4场音乐会的节奏感到相当的不适应,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密集的演出,让她的舞台经验不断提高,“中国的音乐训练给我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得不承认,我在音乐理解和演奏上的成熟度是加入了乐团后不断提高的。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我有机会能够见到许多之前只能在唱片中听到的演奏家,这真的让我感到非常不同。”而不同的音乐家合作擦出的火花也是丁欣认为乐团最有魅力的地方,“虽然在乐团已经待了15年,但因为每星期我们都有不同的指挥和独奏家,让我得以一直学习。一个乐团就如一个人一样,会有超常发挥的时候,也会有面临挑战的时候,因此每天都有新鲜感。” 记者 陈晨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