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上官云) 19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冯敏飞携新书《盛世中国》在京与评论家白烨等诸位学者展开对谈。论及创作初衷,冯敏飞表示,这是本历史类小说,近十年他越来越多地写历史,在写之前也会进行选题的“可行性研究”。冯敏飞认为,读史写史虽不能延长人的寿命,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
写书有“历史偏好” 创作前会进行“可行性研究”
据了解,冯敏飞此次推出的《盛世中国》书全景扫描了中国历史上的41个盛世王朝,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人民生活诸多方面,并对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13个盛世进行深刻剖析,捋清其之所以成为盛世的来龙去脉。
提及写作初衷,冯敏飞表示,他本人对历史十分着迷。在他看来,读书写作、尤其是写史其实没有太多条条框框,因此他“斗胆”写了《盛世中国》这样一个大题目。冯敏飞称,好比工程立项,他在写每本书前都会作一番“可行性研究”,调查该选题有没有人写过,自己能否写出新意等等。
冯敏飞认为,每个人生活的时空都非常有限,不可能了解百年之后的事情,但通过读历史性的书,可以间接了解千年以前。而历史又让他非常着迷,因为读史写史虽不能延长人的寿命,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据冯敏飞介绍,目前全面、系统研究盛世历史现象的专著似乎尚未出现,从这个角度讲,这个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知名评论家白烨给予此书较高评价。他认为,这本书的选题很好,“‘盛世’每个人都在说,不同身份的人对心中的‘盛世’都有自己的界定。冯敏飞对历史上哪些朝代属于‘盛世’自成研究体系,经过深入梳理与研究后据此成书。”白烨称,此书好处就在于通过描述,把“盛世”这个概念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呈现出来。
所写历史是“小说”形成的历史
目前,冯敏飞在一家银行工作,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却并非一位专业历史学家。提及历史类小说《盛世中国》的创作,冯敏飞表示,他写的历史是“小说”形式的历史,或可称为“随笔”一类形式的历史,并非学术论著,“我的价值不是发现什么新的史料或新的历史规律,而是寻求一种新的读史方式,给人新的启迪。”
冯敏飞介绍,他的历史随笔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整体上用“以人为本”的原则重新审视历史。冯敏飞表示,文学界有句行话“文学是人学”,史学界好像还没人说“史学是人学”。孔子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写《中国大历史》时明确说他写的历史是从技术角度看历史。而他的这本书的写作视角则是以文学为出发点,与这两者不同,这样看出的历史自然会有所不同。
在冯敏飞眼中,历史上的所谓“盛世”都不完美,他追问历史盛世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新的盛世,开篇与结语均直接着眼于追问与追求。
据冯敏飞透露,他的下一部小说《历史上的末世》正在创作中,“开始我对选题本来有些顾虑。但后来想到,周公注意到天命并非一成不变,才有了后来的‘成康之治’。可见,正视前车之鉴才能够珍惜历史机遇,少走弯路。因此我开始动笔了。”冯敏飞表示,他希望大家多给予批评指导,以便《历史的末世》能够写得更好。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