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黄维)为纪念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著名诗人、出版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冯雪峰逝世四十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特编辑出版了《冯雪峰全集》。一直致力于为他人出书,为国家出版事业出力的编辑出版家冯雪峰的著作首次得以全面的整理出版。
文学创作、文艺理论、翻译等多方面成就显著
冯雪峰1903年6月2日出生于浙江义乌一个农民家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冯雪峰在上海组织领导左翼文艺运动,参加筹建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沟通党与文化界和鲁迅的联系。他曾担任左联党团书记,团结大批进步作家,同国民党的文化围剿进行顽强的斗争。1934年,他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皖南事变后,他被捕入狱,在上饶集中营,历尽磨难,坚持斗争,忠贞不改。新中国成立后,冯雪峰曾担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艺报》主编等文艺界、出版界的重要领导职务,为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尽心竭力。
冯雪峰在文学创作、文艺理论与批评、翻译等多方面都有着显著成就。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他与诗友在杭州西湖之滨成立湖畔诗社,共同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抒发了五四新一代青年希望摆脱封建禁锢、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清新隽永的风格洋溢出蓬勃的青春气息。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诗集之一,也使雪峰赢得了“湖畔诗人”的声誉。二十年后,雪峰在上饶集中营狱中写下的《真实之歌》及后来修改精选的《灵山歌》以深沉的情感、博大开阔的意境表达了一位成熟的革命者在炼狱中生命的燃烧和思想的升华。
冯雪峰对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建设上的贡献也有目共睹,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从1926年起,他有系统地翻译介绍《新俄文学的曙光期》《俄罗斯的无产阶级文学》《新俄的文艺政策》及普列汉诺夫的《艺术与社会生活》、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之社会的基础》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思潮、文化建设动态方面书籍。还翻译介绍了列宁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书籍和高尔基、夏目漱石等作家的作品。同时也以开扩的胸襟和视角翻译了匈牙利玛察的《现代欧洲的艺术》,在国内几乎最早系统介绍了未来派、立体派、表现派等欧洲现代派文艺思潮。
冯雪峰与鲁迅非同寻常的友谊,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也是令人倾慕的一部分。1928年5月,冯雪峰写下《革命与知识阶级》的时候,尚未与鲁迅相识,在鲁迅受到围攻的情况下,雪峰在文章中充分肯定了鲁迅的功绩和“五四”文学传统,对鲁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年底,冯雪峰与鲁迅相识,成为鲁迅晚年最亲近的学生和战友之一,在鲁迅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发挥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在白色恐怖中,他们共同冒着生命危险编辑《前哨》,纪念牺牲的“左联”五烈士。在鲁迅逝世前半年,冯雪峰作为中央特派员从陕北回到上海,向鲁迅介绍党的方针政策,使鲁迅加深了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和信赖。在鲁迅病中,他代替鲁迅草拟了《答托洛斯基派的信》等多篇重要文章,对维护左翼文艺界的团结,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陈望道曾经这样评价:“冯雪峰不但受了鲁迅的影响,也时时刻刻企图影响鲁迅的。”冯雪峰以宣传鲁迅,研究鲁迅,弘扬鲁迅精神为己任,写下许多关于鲁迅的重要著作,积极评价鲁迅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社会批评家这样一个“伟大存在”,充分肯定鲁迅的历史地位和功绩,被公认为是鲁迅研究的权威和“通人”。新中国成立后,冯雪峰致力于鲁迅著作的注释和出版工作,并写下大量回忆鲁迅的文章,为鲁迅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组建人民文学出版社 大力扶持新作新人
冯雪峰也是杰出的出版家,为新中国的文学出版事业做出重要贡献。1951年冯雪峰受命组建人民文学出版社,他高瞻远瞩地提出要以“国家出版社的规模”为发展目标和出书范围。认为国家出版社应“以提高为主”,实行“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在拟定出版方针时,提出要出版中外文学名著,不仅要有延安以来的工农兵文艺,还要有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不仅要有现代文学,还要着手古代文学遗产的整理;不仅要有苏联文学,还要有欧美等国家的古典名著和现代名著的系统介绍。这个思路和构想后来被概括为:古今中外,提高为主。这成为新中国文学出版工作的指导性方针,全面奠定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建立和发展的良好基础。冯雪峰还从全国各地调集大批专家、学者和富有经验的出版工作者,组成高素质的编辑出版队伍,迅速开展工作。
冯雪峰始终坚持以繁荣创作为出版社首要任务,大力扶持新的创作,发现和培养新的作家。在他的领导下,出版社及时有效地组织出版了大量优秀的新作品。在他任职的七年中,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当代创作近500种,其中被称为“红色经典”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保卫延安》、《暴风骤雨》、《新儿女英雄传》、《铜墙铁壁》、《野火春风斗古城》、《吕梁英雄传》、《林海雪原》等著名长篇小说,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些图书显示了新中国文学事业的初步繁荣,成为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冯雪峰十分强调我国新文学与古典文学的传承关系,在他的指导下,1952年9月出版了新的整理校注本《水浒传》,标志着新中国整理出版古典文学的开端。随后雪峰主持制订了《整理古典文学选题计划》,相继整理出版《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牡丹亭》、《西厢记》等主要古典名著,编注出版了重要的古代诗人、散文家、戏曲家的个人选集30多种。还以“文学古籍刊行社”的副牌印行古代总集、别集、专集、小说、笔记等善本图书68种。中国古典文学在雪峰的主持下得到系统的、有计划的整理,集中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面貌。
雪峰认为外国文学的输入,对我国新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建设我国新文学,必须吸取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学成果。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起便大量翻译出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恰巴耶夫》、高尔基的《母亲》等充满革命激情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苏俄革命文学作品。同时,冯雪峰还主持制订《世界文学名著介绍选题计划》,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翻译出版外国文学名家的主要作品,以及各国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到1957年底,翻译出版了41个国家的文学图书530种,涵盖外国文学的各个门类。还启动了《莎士比亚戏剧集》(12卷)、《高尔基选集》(17卷)等大型图书的翻译出版。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输入,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国内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冯雪峰主持工作的七年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各类图书2200多种,创立了高起点、多门类、多层次、多样化的图书格局,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这样一位筚路蓝缕,为出版社的建立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精力和心血的创业者,我们永远怀着崇高的敬意。
《冯雪峰全集》:全面汇总雪峰各时期、各领域的创作
今年,在冯雪峰逝世四十周年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冯雪峰全集》。一直致力于为他人出书,为国家出版事业出力的编辑出版家冯雪峰的著作首次得以全面的整理出版。在文学创作方面全集收录冯雪峰的《湖畔》《真实之歌》等诗集4部(包括合著),和集外诗歌30首,小说散文多篇。冯雪峰所写第一篇文学作品《到省议会旁听》收在集外诗歌中。全集收录《今寓言》、《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等寓言集4部,改编国外寓言故事集《百喻经故事》、《富翁造三层楼》,以及集外寓言和首次整理面世的寓言遗稿60余篇。冯雪峰平生最后的文学作品《锦鸡与麻雀》收在集外寓言之中。杂文论文方面收录《乡风与市风》等杂文集3部,《过来的时代》《论文集(第一卷)》等论文集5部,以及近百万字的集外杂文与论文。全集还收录两个不同版本的回忆录《回忆鲁迅》和少儿读物《鲁迅和他少年时候的朋友》、电影文学剧本《上饶集中营》。这些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几乎涵盖了文学的各种形式,全面反映了冯雪峰一生的文学成就。
除文学和翻译之外,全集还收录了冯雪峰的书信、日记、编务文稿、政务文稿函件和外调材料等,可以说内容相当丰富,并且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书信部分是冯雪峰1922年至1975年间与作家、文学研究者、同事、亲友和有关机构的通信160余封,大部分都是以前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日记写于1965年至1975年间,也是根据未发表的手稿收入。这些资料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冯雪峰的工作生活状况,特别是其中“四清”和“干校”时期的日记,也为时代留下了记录。编务文稿是冯雪峰从事编辑工作时为所编刊物而写的消息、补白、编刊后记,为所编图书而写的编辑说明、审稿意见、编辑计划,为出版社起草的工作安排、规章制度等有关文字,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政务文稿函件收入冯雪峰长征时的笔记资料,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的工作报告、函电,及其他有关政务工作的文字。今年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冯雪峰留下的长征笔记涉及红军第一军团长征经过的地点及里程、经过的民族区域、所处的环境状况、经过的名山著水关隘封锁线等情况,是长征的真实记录和研究长征的宝贵资料。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