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穿越千年 让古琴“活”在当下

2020年05月15日 10:52:00来源:中国青年报

  暖心

  穿越千年 让古琴“活”在当下

  尘封千年的画纸一样的淡黄色背景前,身着古代服饰、盘着传统发髻的乐师们或站或坐,轻抚古琴,拨弹琵琶,空灵的笛萧声时隐时现……第一次打开自得琴社的视频,很多人会怀疑自己的眼睛:这到底是一个视频,还是一幅复活的古画?

  视频的创作者是一群热爱古琴的年轻人,2019年5月至今,他们自己策划、改编、拍摄了近20个“古画”视频,在网络空间以自己的方式还原着唐代胡曲、宋代雅乐,将最美中国风分享给全世界。网友惊呼:“太会玩了!”

  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可以穿越千年,打通传统和现代。因为这个神奇效果,“古画”版系列中很多都曾火遍网络。

  千年前的古琴曲《醉渔唱晚》,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会是怎样的一副面孔?唐彬为古琴配上古筝、竹笛等多种乐器,融合进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的《吉姆诺佩蒂舞曲》……一系列改编将原曲《醉渔唱晚》解构、重述,而《醉醉渔,唱唱晚》这个可爱的名字,又让这首古琴曲彻底放下身段,有了更多的亲和力。

  85后唐彬是自得琴社艺术总监,做过摄影师、当过广告人,最终回归最爱的古琴。2014年,唐彬和几个小伙伴组建了自得琴社,团队的成员大多是80后和90后,来自各行各业,怀着对传统乐器的热爱走到一起。

  大家都喜欢尝试新鲜好玩的东西,更把“让古琴艺术步入大众生活”当作自己的使命:“我们中国有太多好东西被历史湮没,找回原本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慢慢传承下去,是年轻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2019年,唐彬请朋友为他们做古代服饰的复原,他们自己做策划、运营,改编并拍摄了几个国风视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视频发布在国内外各大网络平台上,没想到短短时间内总体播放量就突破了5000万次。

  “我们第一个搭配装束复原的视频,改编曲目是《空山鸟语》。它本身是一个动画片的配乐,原曲就有古筝和古琴,很有传统韵味,我按照我们现有的乐器配置进行了重新编写。写出来之后大家都很喜欢,曲子简约,又很内敛。我们联系到上海的装束复原小组,用宋朝的服装专门为这段音乐拍了一个MV。视频一出来,播放量很快到了100万次。”唐彬说,原来拍过白色布景的视频,总觉得不够好,后来试着在做后期时,把白色背景调成一种很暖的黄色,再加点纹理,就像平时看到的古画,因为年代久远纸会泛黄,非常自然。

  让网友们垂涎的乐手们的服饰,可以说是文物与文献相结合,经过复杂制衣工艺后的艺术品,每一件都价值不菲。不光乐队衣服的制式和纹样有严谨的出处,连女乐师眉心点着的花钿都一丝不苟。赶上拍视频,从早上8点开始化妆、做发型、整理服装,基本上要忙活一整天。

  “古画”视频看起来只有短短几分钟,出片前后的耗时却很长。一镜到底的拍摄本身其实并不复杂,也正是这样才出现了像古画的独特效果。“拍摄用一两天就可以完成,最耗费时间的其实是前期的作曲和编曲,短的话十几二十天,多的时候需要几个月。”唐彬说,至今他们手里还有好几个半成品视频等待“出炉”。

  为了迎接鼠年的到来,自得琴社拍摄了一个猫咪主题的视频。这首古琴版《哆啦A梦》,旋律欢快,氛围轻松,加上几只猫咪友情出镜,可爱指数爆棚。画面里几只不同花色的真猫跑来跑去,有一只灰白猫甚至大摇大摆走到乐队前坐下……这些设计,都是主创团队在音乐和画面之外的小心思。

  “后面有个人根本没在演奏,全程撸猫!”在视频评论区,有网友“举报”。作为琴社的“吉祥物”、这次变身“猫人”的殷屹浩楠一直是视频的搞笑担当。为了呼应猫的主题,他戴上了猫耳和猫尾,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坐在乐队里专职撸猫。

  殷屹浩楠上大学时学的是中药,结果毕业后没去给人抓药,却来到自得琴社弹上了古琴。因为平时就经常“戏精”上身,所以视频里他很少演奏乐器,而是包圆儿了各种奇怪的角色。在《醉醉渔,唱唱晚》里,唯一一个没有乐器的人是“渔夫”,唐彬设计了一些情节,让他做一些动作来解释音乐,一会儿捕鱼,一会儿远眺。大家都非常好奇这个人什么时候能掏出乐器来一段,结果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摇头晃脑跟着节奏打拍子,直到最后手里都是空的。

  为了找到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音乐形式,除了国风视频系列,自得琴社还大胆尝试将动漫、手游、影视曲目与国乐相结合,加上一些俏皮的小动作,效果亮眼,他们配乐改编的《哆啦A梦》《大话西游》都上过热搜,甚至演绎过欧美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主题曲。大众化、年轻化、现代化的演奏与创新,让古琴在当下“活”起来。

  视频里演奏古琴的90后女孩白无瑕,当初因为喜欢打手游、看动漫,由对游戏配乐的关注而开始学古琴,之后一发不可收。将流行曲移植到古琴上,是她的长项,她改编的一曲古琴独奏版《左手指月》,就在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加入新的风格和独特气质。在白无瑕看来,音色特质本就鲜明的古琴,就像一个特型演员,善于表达老人娓娓道来的感觉。

  而唐彬一直觉得古琴是渲染气氛的高手,也是这个世界上最能代表中国人的乐器,“任何的乐器音阶都是有断点的,只有古琴的按音最能表达中国人的平仄”。作为延续上千年还没有断代的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虽然流传下来的古琴曲目有3000多首,但是能直接演奏的不多。

  “古琴的声音较小,没办法跟别人一起合奏,只有通过扩音,调整它音量的大小,才有可能这样同台演出。技术进步给古琴的改变带来了可能。”唐彬说,我们年轻人喜欢创新,并不是想要抛弃那些旧的东西,而是想让那些旧的好东西在这个时代再“活”一次。

  自得琴社的第一次演出,是在上海一个废弃的屠宰场。现场大俗大雅形成的强烈冲击感,让唐彬对古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是活的,它不只活在古代,它可以跟随时代一同进步,去往未来。”

  “自得琴社由衷地希望古琴这门古老的艺术,能走下神坛,步入生活,为现代人带来快乐和祥和。”在自得琴社的介绍里,这些年轻人这样写道,而想让古琴活在今天,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知道古琴,了解古琴。

  高中时因电影《英雄》里的一段古琴曲,唐彬和这个古老乐器结缘,一弹就是十几年。虽然古琴是中国的传统弹弦乐器,但在不少人眼里,古琴曲的旋律、节奏难以辨别。唐彬刚学古琴那会儿,身边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古琴,什么是古筝。

  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乐器。为了不让古琴成为躺在博物馆里的文物,2012年,唐彬发起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公益组织“大音希声”,策划、举办了一系列走进校园、公益演出活动,宣传古琴文化。几年前,除了线下授课,自得琴社还做起了黑色幽默迷你短剧《古琴诊所》,用新媒体环境下备受追捧的短视频来讽刺很多影视剧对古琴的误解,到现在网友还在催更。

  “推广古琴一方面需要挖掘古谱,另一方面要开发古琴的表现力。”一次,唐彬偶然间发现用弓来拉弦,会让古琴爆发出比低贝更沉郁浑厚的声响,极具现代工业化质感。这次尝试,有些圈里人感觉有点夸张,而更多的声音却在惊叹:原来古琴还有这样的音色!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中,线下的活动影响力太小,每次进校园听众几百人到头了,但是在B站上发一个视频,很容易就有几万点击量,而且大都是初中生、高中生。”唐彬说,一个古琴账号在网站上拥有近52万年轻的粉丝,主要用户平均年龄13岁,之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些孩子很快会长大,耳濡目染这样好的音乐、好的音色,他们对传统乐器的判断标准会更严格。将来有这样苛刻的听众在,自然就会有更好的演奏家,作品和演奏的水平会越来越高。

  因为热爱,所以不需要刻意去坚持。

  “拍视频入不敷出是肯定的,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大家一起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作品上线之后还能获得很多赞誉和喜爱,这才是我们最开心的地方。”在自得琴社,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唐彬除了担任创作、改编指导,还身兼摄影、灯光、剪辑多重角色,视频拍摄的化妆、服装、道具、后勤等,也由乐队成员协力配合完成。名气大了,一些商业平台开始抛来橄榄枝,“做喜欢的事还能获得收益,这简直太快乐了。”唐彬说。

  体现中国民乐蕴含的精致、优雅、华丽、和谐,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古画”视频从国内火到海外,自得琴社也完成了多次中国民乐的“破圈”,让越来越多“圈外人”看到了中国民乐的美好,而跨越国界的文化认可,更让他们有成就感。如今,在各大网络平台,自得琴社已经累计有近百万的粉丝量。

  在海外,一些网友义务为他们的视频做字幕,一名日本网友的留言“老师,你回来了”让唐彬热泪盈眶。“其实我自己有明显的感觉,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了。”唐彬说,琴社刚成立的时候,来学琴的都是中老年人,现在的学员里,除了60多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初中生。

  这个变化,让唐彬看到了古琴的未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 视频编导:吕子豪 蒋雨彤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5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