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络文学 呼唤健康生态链

2020年05月15日 09:34:0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对免费阅读和付费阅读的争议值得深思

  网络文学,呼唤健康生态链

  近日阅文平台发生版权风波,由于触及版权保护以及商业模式、利益分成模式等痼疾,围绕网络文学行业发展的讨论很热烈。此次风波会对行业产生哪些影响?以阅文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平台如何优化创作环境、升级商业模式?在网络文学行业面临拐点之际,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IP全版权运营成主流

  网络文学20多年来一直在摸索中前进。近年,由于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作品成功转化为影视剧,并借助影视作品的热播带动付费阅读的第二波热潮,从而延伸出有声、动漫、衍生品等不同形态的版权作品,网络文学IP的全版权运营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正进入全新阶段,把网络文学内容平台和整个生态网络连接起来,基于优质的故事内容开发更多产品,是符合产业发展逻辑的。”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阶段会面临新问题。全版权运营潮流,使版权及其相关经济权利的转让问题近年来越发突出。“随着内容提供者地位进一步提升,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者对版权价值的认识在逐步提高。”铁血读书网知名作者“风卷红旗”对记者说。

  针对此次版权风波中关于全版权运营的问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肖惊鸿表示:“这折射的是整个行业的痼疾,也是创作方和平台方一直以来的‘痛点’。”而其中最大的“痛点”,就在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和二次开发上。

  “大部分作者对平台在全版权运营上发挥的巨大作用都是认同的,但也希望平台能够充分保护作者的权益。阅文是行业旗舰,我们都希望它能树立一个好的标杆。”“风卷红旗”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作者的心声。

  阅文管理层也明确表示作家收益和创作环境的提升是健康生态的保障,今后对于包括改编版权等各种衍生权利在内的著作财产权,将会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为作者的授权匹配对应的权益,对授权权限分级,把选择权交给作家。这些举措在张晓明看来,是适应产业发展变化的。“在全新阶段,利益分成模式要有新变化,才能打造出一个健康的全生态产业链条。”

  免费与付费模式之争

  此次版权风波中,“免费阅读”是另一个引发争议的焦点。

  付费阅读和免费阅读是网络文学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前者是网文平台和作者签约,统一定价,采购内容,然后向读者收费、与作者分成。后者是读者不付费,通过流量带来广告以及其他的一些收益,把收益给到作者。

  在网络文学20多年发展中,免费和付费模式此消彼长,近两年,免费阅读再度复兴,引发了一些依靠付费“糊口”的草根作者的担忧。虽然此前阅文已表示,“全部免费阅读”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但业内关于免费与付费模式之争依然没有停止。

  出版人路金波认为,流量是用户的选择,免费是大势所趋。目前付费用户下跌,流量不上来,作者也拿不到钱。付费和免费两种模式哪个好,要看尝试的结果。

  肖惊鸿认为,付费模式发展近20年,被市场证明是成功的,没有理由废除这样的成功模式。但她也指出,未来,按需分配,各取所需,阅读的免费是必然的,只是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免费模式如何在创作和阅读之间形成良性促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目前阅文内部正在探讨如何将免费跟付费更好地结合。阅文集团新任总裁侯晓楠表示,免费和付费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希望能给作者提供更多元的商业模式,有更灵活的选择和配置,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完善行业生态。

  “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模式,只要以尊重创作、促进网络文学繁荣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好的。”肖惊鸿说。

  作者和平台是共生关系

  到2019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的读者达4.55亿人,创作者1755万人,市场规模超百亿元。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发展成如今的重要产业,中国网络文学行业离不开无数作者的艰苦创作,也离不开网络文学平台的保障支持。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认为,作者和平台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从长远来看,彼此之间应该建构一种合作共赢的模式。

  肖惊鸿表示,作者创作、平台发表、读者阅读传播形成了网络文学三位一体的紧密关系,此次版权风波映射了作者对网络文学前景的信心问题。

  “今天,网络文学的发展到了又一个拐点。视频对文字创作、传播产生的冲击,不可避免地波及到网络文学行业。寻求更好的发展模式,持续壮大网络文学作者队伍和读者群体,提升创作水平,多出精品,促进转化,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和挑战。”肖惊鸿说。

  在“风卷红旗”看来,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迫切需要重新梳理行业规则,重新树立和提升形象,进行必要的转型,以现代、科学的方式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面对挑战,需要作者、平台甚至读者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应对,也需要市场竞争及政策鼓励支持。我相信,网络文学的下一阶段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肖惊鸿表示。

  郑 娜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5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