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传统文化非遗

木洞山歌

时间:2013年10月12日 10:4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木洞山歌是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山歌歌种,木洞位于重庆东面,长江南岸,是重庆市巴南区的一个镇。在春播的插秧时节和金秋水稻的收割季节,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广阔的田野上,人民会边劳动边唱起巴渝山歌。

  木洞山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中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的战国时期,楚宗王作的《对楚王问》中,就载有以木洞山歌为主体的“巴人歌谣”。木洞镇,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岸边,历史上是水陆商贸集散地,人杰地灵,孙中山、辛亥革命大元帅府秘书长杨沧白先生、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都出生于此。

  木洞山歌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巴渝文化的熏陶下,经过当地群众千百年来在劳动和生活中的创造、积累和提炼,形成了巴渝山歌文化,同时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山歌手。

    在解放前旧社会,木洞山歌只能在田里山间、坡上地头,农民于劳动中或工余后唱唱而已,以解除劳动的疲乏和抒发劳动者的心情。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对木洞山歌的发掘、继承和发展,把它作为巴渝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木洞山歌从歌词和形式上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歌词上既保留了原有表达农民劳动、生活、爱情的词句,又增加了农村移风易俗、学习知识、运用科学、勤劳致富、邻里和睦等新内容。在山歌形式上,也由以前的一般对歌,盘歌,发展到现在的联唱、重唱和山歌剧等,赛歌也由过去的个人赛、擂台赛发展到对抗赛、集体赛等多种形式。

  木洞人对表达自己生活又易学易记的木洞山歌,世代相传,山歌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靠近长江边的丘陵镇中,一个人能唱出十多首的人很多,其中能唱出上百首山歌的农民歌手有十多人。重庆市己将木洞镇命名为“山歌之乡”。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大部分山歌失去了发展的基础,老一代歌手的衰老和谢世,传承出现断裂,木洞山歌面临濒危境地。抢救、保护木洞山歌,不仅可以丰富巴渝民歌艺术,而且也将促进中国民歌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木洞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马小璇]

相关阅读: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