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日于吉林长春举行的第十二届两岸关系研讨会上,台湾近期发生的“反课纲”运动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台湾2013年底高中课纲进入微调工作,近期教育部门宣布新旧课纲并存。参与台湾高中课纲调整工作的佛光大学教授谢大宁说,历时一年多的课纲调整工作已经结束,当前政治氛围下,预料没有一个县市敢于采用新课纲,完全是白忙一场。
谢大宁在长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政治上的“法理台独”推动不了时,“台独”势力转向文化层面,透过历史课本等多个领域形塑两岸为完全的异己关系。
谢大宁直言,“反课纲”运动有其政治目的,一开始就试图复制去年“3·18”学运,将“反课纲”当成政治动员的工具,企图以占领公署(台教育主管部门)的方式极大地放大能量。
以历史教育而言,谢大宁说,现行台湾高中历史课本形塑“我是台湾人”和“我是中国人”为一对矛盾的概念,形成身份认同上的改换;其所塑造的,不只是文化认同上的问题,而是“国族认同”问题,即两岸是完全异己的关系。
“教科书只是其中显性的一环,历史教育又是教科书中特别显性的所在。事实上,有很多相关领域都在形塑这种异己关系。”
谢大宁指出,当台湾年轻人在多个意识层面认为“你是你”、“我是我”的时候,今后两岸关系发展就会面临很大难题。
民进党近来在课纲问题上匆匆“收手”,他认为,就政治动员来讲,不但没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反作用。中国国民党打了一小小“胜仗”,但又完全没法扩大战果,因为不敢真正去碰课纲问题。
台教育部门课程审议会去年1月通过高中课纲调整方案,其中对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修改课纲推行的“去中国化”拨乱反正,如历史课本将“日本统治”改为“日本殖民统治”,将抗战胜利后“接收”台湾改为“光复”台湾等。这引起民进党、部分本土社团和一些高中学生的反对和抗议。(记者 李彦国)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