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台湾文化动态

探寻台北古建筑活化之路:老房子如何长出新芽?

时间:2015年03月26日 10:26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探寻台北古建筑活化之路:老房子如何长出新芽?

  修缮一新的Miracle House外观。(刘深魁/图)

  当我们穿行于台北的寻常巷陌时,一些古朴清幽、颇具历史感的老房子会不经意间映入眼帘。千百年前,那里发生过什么?你想探知,若无法叩开大门,那便是一种遗憾。但如今,一段段属于老台北的记忆,逐渐从这一栋栋老房子里“苏醒”,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带你领略新旧台北融合之美。

  自2012年以来,台北市文化局发起的“老房子文化运动”,让古建筑在保留历史原味的基础上,活化出新“故事”,成为彰显一座城市文化的“名片”。

  好文创,变废弃房为“珠宝盒”

  一间新建的现代玻璃屋,与修复后的两层古建筑比邻而居;古建筑外,有一面经年累月的旧砖墙;屋内的珠宝首饰则静静陈列着,讲述着“和而不同”的融合之美……

  很难想象,这栋建于1949年、位于新生北路的日式洋房,曾是蚊虫滋生、鼠患横行的废弃建筑。如今,通过一家民间企业——米洛克股份有限公司的修缮,变身为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感的城市“珠宝盒”——Miracle House。

  “‘打开老房子·发现珠宝盒’,正是我们的修缮与管理维护计划。我们希望用‘珠宝盒’的概念,去诠释和延续这所老房子的故事。”米洛克公司企划经理陈韵如告诉记者,Miracle House是“老房子文化运动”中,第一栋由民间全额修缮的日式历史建筑,投入资金超过千万元(新台币,下同),未来这里将成为展示创意生活的平台。

  由米洛克公司创立的Miracle曾是台湾数一数二的高端首饰品牌。然而,近几年来,因经济低迷,这一品牌日渐没落。因此,米洛克团队一直在寻找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而Miracle House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Miracle House走上一圈,你会发现许多奇思妙想。为保留老房子原貌,米洛克团队先将屋内的隔间、窗框、旧屋瓦等拆除,并将支撑屋顶的梁桁拆解,然后再重新组装回去,融入新设计中,通过旧料的再利用,留住老房子的记忆。一楼是意式料理餐厅,二楼则是包场聚会的场所;楼内展示的珠宝既可供观赏,也可现场销售,这些皆成为米洛克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新起点。

  “未来,除了经营餐饮、办聚会、销售珠宝外,Miracle House还会纳入更多文创产品,让这里成为人们感受创意生活的好去处。”陈韵如说。

  再利用,让古建筑价值更多元

  “其实,台北有许多有特色的古建筑,它们大多属于台银、台铁、台电等部门,由于长期失管和经费匮乏,一直得不到有效修缮,成了治安死角和都市景观的‘败笔’。”台北市文化局文化资产科科长林长杰告诉记者,过去台北修缮古迹都由政府部门编列预算,并负责修复经营,但“老房子文化运动”打破了这种方式。

  据介绍,“老房子文化运动”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征集民间经营团队加入,中标者要编制老建筑的修缮与管理维护计划,修缮后也相应取得了该建筑物的经营权。2年来,“老房子文化运动”已促成台湾22栋古建筑的修复,节省公共资金3亿多元。

  “当然,仅仅修复是不够的,活化古建筑的根本目的在于‘再利用’,让它的灵魂得以延续。”林长杰认为,过往台北市的老建筑在硬件修复完成后,就告一段落,但是“老房子文化运动”则不然,设计团队不但要修复老房子,还要负责后续的利用。

  位于八德路二段的“一号粮仓”,原本为二战后期存放稻米的仓库,活化之后负责提供全台最优良、安心的农副产品,供台北市民享用。

  位于杭州南路二段的“乐埔町”,是日据时代的宿舍群,活化之后将作为餐厅、植物染工艺教室,为游人提供休憩的处所。

  类似Miracle House、一号粮仓、乐埔町这样独具特色、活化再用的老房子,在台北正越来越多,它们既为人们提供了追忆历史、感受生活的空间,也为许多民间经营团队带来了商机。诚如“老房子文化运动”计划评选委员吴汉中所说,这场运动为台北注入了新的生命与记忆,一些原本乏人问津的老房子,变成了藏书阁、博物馆、文创会所、青年旅社等,让使用者、经营者皆受益。

  采访手记>>>

  活化是更有效的保护

  台北在探索古建筑保护之路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民间团队+原味修复+活化利用”的路径。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往地方政府“一手抓”带来的资金匮乏、经营不力等问题,也给了许多民间团队多元经营的商机,更重要的是为古建筑注入新生命,使之成为台北文化的鲜活肌理。

  在古建筑保护中修复只是基础层面,如果修好后仍然将之封存,那么经年累月之后,古建筑将难以避免地重返颓败腐朽之态。唯有活化,也就是将它科学合理地再利用,以与时俱进的思维赋予它新的使命、引入与民生需求相契合的项目为它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聚合旺盛的人气,才能使之成为发绿芽长新枝的“活物”,不断地焕发生机与活力,矗立为一道臻于永恒的人文风景。至于如何“活化”,台北的“老房子文化运动”给我们不少启示。

  古建筑是人类的宝贵遗产。通过活化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将这一“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享受得到”的民生工程做好,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记者 刘深魁)

[责任编辑:普燕]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