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评社报道,知名华人作家白先勇17日在台北中山堂发表新书《止痛疗伤: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白崇禧是白先勇的父亲,在1947年228事件发生时,担任国防部长,衔蒋介石之命,3月17日抵台宣慰并处理善后问题,4月2日离台,在台湾待了16天。白先勇与共同作者历史学者廖彦博认为,白崇禧处理228事件在台湾民间得到很高的声望,导致蒋介石的猜忌,这可能是白崇禧在1949年到台湾以后,没有任何权力却受到监控的原因。
该书由时报文化出版,白先勇亲自参与口述历史纪录,与历史学者廖彦博共同寻访耆老搜集史料,并尽可能以每一小时作为单位,收录白崇禧宣慰台湾相关的档案、电报、函件,以及相关当事人的日记与口述访谈纪录,“还原历史真相”,重建白崇禧来台的关键16天。该书也收录白先勇对228见证人萧锦文、受难家属杨照等人五篇口述访谈纪录。
白先勇新书代序提到,我阅读蒋中正在台湾时期的日记,发现蒋对父亲的确猜疑甚深,处处防范。当局对付父亲的策略,是将父亲的历史,如北伐、抗日的军功,当然也包括二二八时来台宣慰的成绩,消灭抹煞;企图将父亲在民间的声望,在民国史上的地位,撼摇更改。例如官方出版唯一一本有关抗战著名战役“台儿庄大捷”的书籍,登载国军将领照片,却独缺白崇禧、李宗仁两位桂系主帅。另一方面,国民党宣传机构自徐蚌会战失败、因而失去大陆之后,一直宣传:华中白崇禧按兵不动,见死不救,徐蚌会战乃败。这项中伤谣言,一直持续,渗透到“国军”军中,迄今不散。
白先勇说,二二八整个事件中,父亲来台宣慰,停损善后,算是国民党政府官员所做的一项具有正面意义的措施,按理政府应当宣扬,以彰史实,平衡民怨。但因为当局对父亲在台湾民间的声望,“耿耿于怀”,当然,有关他二二八善后的德政,也最好不提。台湾历届政府,基本上也继承这个态度,所以官方文献上,父亲关键十六天的宣慰工作,多半语焉不详,模糊带过。至于民间学者专家的著作,对国民党政府在二二八中的角色,多持批判态度。父亲既是蒋中正特派到台湾宣慰的大员,当然也是国民党的一员,要给父亲的宣慰工作一个公平全面的评价,则需有古史官齐太史、晋董狐的勇气与良知了。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