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4日电 由北京市文联、北京民协组织编纂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第五批)近日在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首发。
据悉,《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是首套系统记录北京市入选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历史渊源、传承脉系、表现形式、代表作品等相关资料的系列丛书,包括中文版55本和英文版15本。
丛书将每个项目列为一本,将北京市级非遗名录项目进行分类,每个类别采用相同体例进行编纂出版,五年来共出版了中文版《非遗丛书》共计55本,涉及了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曲艺等方面的非遗项目。先后被首都图书馆、国内包含民俗学学科的高校图书馆、北京市各区文联和产(行)业文联,以及北京市大中小学图书馆收藏。本年度出版的第五批非遗丛书共七本,包括《永字鸽哨》《卢沟桥的传说》《柏峪秧歌戏》《潭柘紫石砚》《太子务武吵子》《白庙村音乐会》《延庆竹马》。
为了更好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多样性,本次发布会以展示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唱曲艺作品、讲民间故事等多样的展现形式来介绍《非遗丛书》。
三位作者现场与读者进行了密切互动。作者代表,同时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风筝哈”代表性传承人的哈亦琦,展示了自己的风筝作品,结合家传技艺“风筝哈”发展的历程,与读者们分享了《非遗丛书》的编纂工作在非遗项目传承方面的重要意义;《非遗丛书》中《永定河传说》的作者之一于书江老师,为观众现场讲述了关于永定河河挡与挡河的民间故事;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的弟子、《非遗丛书》中《北京琴书》作者崔维克老师,介绍了北京琴书这一曲种,并现场演唱了北京琴书《长寿村》。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协主席刘铁梁谈到:“《非遗丛书》中呈现的项目,很多都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书面上留存详实、完整、全面的记录,对项目资料的保存具有重要的意义。《非遗丛书》出版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后协会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非遗丛书》的编纂出版过程中,把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留存下来,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传播开去。”(陈曦)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