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图:上图为被损毁的刘亚楼旧居,下图为被损毁前的刘亚楼旧居。
参考消息网12月22日报道 台媒称,大陆多地名人故居沦为大杂院。部分故居不但外观落漆,内部也堆满杂物、垃圾、私人物品,甚至被外来住户分租成“集合住宅”。为解决名人故居保护难题,北京西城区拟投资100亿人民币,进行47个文物单位的租户清退工作,还文物原貌。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2月21日报道,古都北京的名人故居,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大陆媒体数据显示,北京旧城区332处名人故居,仅有80处保存完好,其余200余处存在不同程度的失修情况。
多处名人故居,如今已沦为破败不堪的大杂院。谭嗣同当年在北京的寓所浏阳会馆,如今木门掉漆,房屋外观破旧,院内成排的电表,杂物和自行车辆堆满走道。
位于东城区帽儿胡同37号的婉容故居,如今成为普通民宅。在故居的说明牌上,有院内住户用粉笔写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谢绝参观,请自重”等字样。通往故居的走道则坑洼不平,且破旧车辆、砖块、电线堆随处可见。
修缮沦为大杂院的名人故居,需先腾退住户。北京西城区19日宣布文物腾退工作,将把住在谭嗣同故居(浏阳会馆)、京剧名伶谭鑫培故居等保护文物里的租户全部清退。这也是北京近30年来规模最大的文物腾退工作。
西城区文化委主任孙劲松指出,区内现有363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有大约45%,即165处被用作为大杂院民住,属于不适当使用。孙劲松表示,2016年至2020年,将对其中47处国有类文物单位进行清退保护。政府投入的100亿人民币资金,则将用于安置、补偿原本住在保护文物里的住户。今年已经清退17处,2017年计划再清退14处。
名人故居如何认定,也是造成保护困局的另一个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故居认定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判断标准,保护对象的范围难以划定。
名人故居屡遭强拆
台湾中时电子报12月21日报道称,大陆名人故居尽管贴上“文物”标签,仍难逃遭强拆命运。大陆媒体统计,1990年以来,北京的名人故居中,近百处历史民居被拆,已被拆除比例高达1/3,其中包括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陆各地的名人故居,正面临一场拆与不拆的生存困局。
日前,已故解放军上将刘亚楼位于哈尔滨双城区的旧居,传出遭人为毁坏,同遭破坏、拆除的还包括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团及其通讯班、炊事班等7处旧址。
这些遗址虽早被当地文物部门挂上“不可移动文物”牌子,仍难逃在城市改造工程中被夷为平地的命运。在被拆迁前,住在刘亚楼旧居内的住户说,“多年来不知自己竟是居住在文物里”。
类似情况,大陆各地都曾发生。大陆媒体曾统计“北京名人故居的命运”,1980年以来,剧作家齐如山、著名小说家张恨水、京剧演员张君秋、四大名旦荀慧生等人在北京的故居,先后被拆迁。
梁思成、林徽因夫妻位于北京的故居,过去数度传出要拆迁,尽管在舆论关注下暂时多保存了几年,最终仍难逃一劫。北京东城区文化委事后称,开发单位考虑故居房屋陈旧、无人居住,易发生危险,便进行“维修性拆除”。此前,辽宁凌源市唯一的300年历史清代民居,被当地文物单位认定“非名人故居,没有保存价值”遭拆除。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