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诗人郑愁予在武汉发表第一首诗《爬上汉口》

时间:2014年06月06日 13:41 来源:长江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在北平长大,现代诗人,雅号“浪子诗人”。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出版有诗集《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等两部。《郑愁予诗选集》被列入“影响台湾30年的30本书”,为其中唯一诗集。

  他的诗作富有抒情韵味,自成风格。成名作《错误》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岛内一时到处传诵“达达的马蹄声”。《梦土上》、《衣钵》、《寂寞的人坐着看花》,也是流传甚广的诗作。

  一般读者读郑愁予的诗,以为他只是浪漫行吟诗人,事实上他的作品融入了人道主义思想,多为关怀社会、反帝反殖民而写,穿插了婉约与豪放,愁情别绪挥之不去。

  记者刘功虎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1954年以这首《错误》成名的诗人郑愁予,日前到湖北宜昌参加纪念屈原的诗歌活动。5月30日,他离开湖北之前,记者在天河机场采访了他。他说,自己的诗作第一次发表就是在《武汉时报》,武汉读者是他文学乡愁难忘的主角。

  15岁在汉发表《爬上汉口》

  1948年底,15岁的郑愁予随家人离开北平,抵达南京,不久又沿长江上溯到汉口,投奔住在这里的二姨。

  根据离船上岸的感受,他写了《爬上汉口》一诗,蕴含对帝国主义殖民历史的批判意识。“尽管当时国家大的背景已经不是反帝,但年少气盛的我看到码头边最好最主要的位置停靠的都是外国船只,我们的轮船只能在夹缝中曲曲折折靠岸,仍觉得心里不舒服,觉得中国积弱是百年争战不休的真正主因。”

  诗作发表在《武汉时报》“新诗园地”栏目,登在紧靠刊头的左上方,且用大一号字并加了黑线的框。这是郑愁予的诗作第一次在报刊发表。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编辑叫胡白刃,胡编辑还曾经邀他到武昌司门口附近见面。

  在汉口,他还写了一些“悦赏异性”的诗句。后来震动评论界的《边塞组曲》也是在这一时期动笔和构思。

  汉口停留未久,郑愁予来到湖南,在衡阳道南中学读书。他和意气相投的同学们组织“燕子社”,编制壁报,同时写一些为社会不公打抱不平的作品。

  我的故乡是整个中国

  “我也说不清我的家乡到底在哪儿。原籍河北我也住过,去那里看望过亲戚;出生地济南我呆的时间并不久;北京、南京、武汉……都有很深的记忆,很深的感情。要说故土家乡,我的脑子里不仅仅是一村一寨,而是整个中国。”

  郑愁予晚年喜用“坟场”比喻乡愁的感受,他的童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无论长大后走到哪儿,“流动的大陆”总是他最惯常最本能的记忆。

  “和一般写作的人不同的是,我不是从个人走向公众,而是从公众走向自己。我在汉口、在大陆其他地方写了很多诗,带到台湾后烧掉了。纸页虽然烧掉了,但那些写诗的经历感受、当地读者的样貌,总印在我心里。”

  81岁了,郑愁予仍步态矫健,精力充沛,言行严谨。下午要直飞新加坡,他坚持不吃天河机场的拉面,“一上飞机就有吃的,别糟蹋钱”,只吩咐记者点了咖啡给他解渴。他给本报读者题词寄语,字斟句酌,写坏了三张草稿纸。

  链接>>>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