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资讯

史诗话剧《白鹿原》本周天津首演 濮存昕等登场

2014年11月18日 10:36: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天津5月27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27日从天津大剧院获悉,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终极大戏——北京人艺根据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而改编的同名话剧6月1—5日将在天津大剧院隆重首演。编剧孟冰根据自己丰富的舞台创作经验,将这部长篇巨作中横跨半个世纪的众多历史事件通过舞台呈现,重点刻画了白嘉轩(濮存昕饰)、鹿子霖(郭达饰)、田小娥(卢芳饰)等几个舞台形象,紧紧围绕白、鹿两家的历史命运叙述故事,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很强的震撼力。

  白鹿原住着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故事也由白嘉轩巧取鹿子霖的风水宝地开始讲起——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在白鹿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在挣扎着活:白嘉轩挺直腰杆过日子,以德报怨,心存仁义,拿得起放得下;鹿子霖,一辈子都在寻求“平衡”,他能忍,但放不下,秋后算账是他的求生之道;田小娥,拥有着被苍天眷顾的美,她要的无外乎是身子和心都有个着落,这着落在她看来是“月”,可她终究不是嫦娥,奔不到月……就是这样一群人,活得清醒、现实,用厚厚的脚底板踩在黄土地上,都想扎扎实实留下点儿什么,可任你怎么挣扎,也没法改变那一早儿就被大时代收买了的命运。就像那句台词讲的,“这个时代里,真话就是疯话”,让人心疼的无奈,清醒终让人绝望。

  全明星的团队

  2006年,北京人艺话剧《白鹿原》在首都剧场盛大首演。时隔7年,复排版依旧保留了首演的大部分阵容,从主创到主演,可谓是彻彻底底的“全明星团队”。其中,孟冰为编剧,林兆华、李六乙为导演,濮存昕、郭达、卢芳领衔主演,而天津籍演员王欣雨则扮演白嘉轩的女儿白灵。

  由于原著是一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如何把它搬到舞台上变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对此,编剧孟冰坦言:“小说《白鹿原》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代表着当代中国最高的文学成就,把这样的文学作品搬上舞台需要勇气。如果改编得好,是小说原著好;如果不好,则是编者的罪过。如果话剧《白鹿原》中的人物能够用他们的性格、语言、命运……创造出一种情境,使观众对小说的精神实质有所感悟,便是我的奢望。”

  濮存昕、郭达互飚陕西话

  “这是一部表现陕西关中汉子气质的戏剧,如果一开口就是京腔儿,感觉是不对的。”即使一直遭到质疑,林兆华始终坚持己见,他以为陈忠实原作文本中充满了渭河平原乡间特有的表达,尤以人物对白为甚,若离了当地方言,那份生动与鲜活便不复存在。

  《白鹿原》中,白嘉轩的扮演者濮存昕与鹿子霖的扮演者郭达是最重要的角色。采访中,郭达举手向濮存昕致意:“我要代表陕西人民向北京人艺致敬!”郭达说:“濮存昕让我特别感动,你们看他的演出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台词的声调。每句台词的逻辑重音在哪儿、语调是否正确,每天都在不断地推敲。”

  对于最犯难的陕西话,濮存昕着实下了一番工夫。郭达说在所有人中濮存昕扮演的白嘉轩台词最多,这对于说惯了“京味儿”的人来说无异于讲外语。和2006年首演时相比,濮存昕认为这一次他显得更为从容,以前是在寻找人物,寻找状态,而现在当初的慌促没有了,人物也就塑造得更深刻了。

  作为他为特邀演员参加北京人艺《白鹿原》的演出,郭达这位地地道道的陕西人表示,虽然在语言上没有问题,但他等待和《白鹿原》的“会面”已经好多年了。“我看着《白鹿原》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心里特别高兴,心想我自己是陕西人,他们拍戏总会找到我头上来吧。可是他们都没来找我,让我很意外。”

  与北京人艺合作,正中郭达下怀,但也经历了一个磨合的过程。“人艺排练的方式和总政不大一样。总政像上班一样每天朝九晚五,人艺却是从下午抻到夜里。我一开始真不大适应,后来发现林兆华导演是集中演员的最佳状态在同一时间内爆发,效率非常高。我白天在排练厅里花心思设计一些小道具,后来发现都用不上,林兆华导演总有很多让人惊喜的点子。”

  老腔营造史诗气氛

  导演林兆华说:“排演《白鹿原》难度很大,并不是技术和场次问题,而是我们自身,从基因来说就是和剧本的距离太远。最初没有想请陕西老腔参加演出,我们想到的是作曲,但效果不令人满意。通过几次到西安,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当听到起源于西汉,由驻华山地区粮仓守卫军自娱自乐而产生的老腔说唱,后来传至民间流传至今,听到当地“自乐班”的农家唱才有了这个想法。他们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叙述方式和情绪渲染层面的,而是关系到总体结构的。没有他们,这出戏的史诗感就会出问题。”

  《白鹿原》一开场即由一群秦腔艺人吹拉弹唱,他们近乎疯狂似的表演,加上精雕细琢的环境,一下把观众拉进了陕北的白鹿原。整部剧中,所有演员都以纯正浓郁的陕北方言表演,背景音乐则采用秦腔和老腔。自始至终时时响起让人撕心裂肺的秦腔,听似突兀,实则与剧情相契相合。剧情每发展一步,若少了一段秦腔,剧情似乎无法演绎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话剧的结尾如开场一样,一群秦腔艺人歇斯底里的吼唱,老腔则如泣如诉似告诉观众这生命的轮回并未结束。正因此,评论家解玺璋认为:老腔的发现和使用,是话剧《白鹿原》的神来之笔。(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