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启之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4年3月
接到史航的电话有些突然。电话中他和我匆匆定下采访时间,我应允后匆匆动身,却被看不见尽头的车龙堵在路上,只好发短信为可能的迟到表达歉意,史航的回复很简洁:放心,我有书看。这个细节至少表明史航是个爱书之人,实际上,他还是一个愿意把这种热爱传播出去的人。“我知道自己不是时代的排头兵,我自己的创作不太行,但我懂得为好东西高兴,推荐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我需要一个阵地。”
到目前为止,史航的阵地有电台,“只有几分钟的推荐,有如东风射马耳”;有钱粮美树馆,“我做了四五十次的读书讲座,但条件有限,最多来七十多个人”;还有就是大佳网的“史航说书”,每周你会在网上看到史航在镜头前侃侃而谈一本书,30分钟左右,这似乎是种完美的综合,时间、形式、传播都刚刚好,因此史航看重这个阵地,将“史航说书”称之为“我的某一根救命稻草”。从2011年创办“史航说书”以来,史航已经录制了230多期节目,去年统计的全年节目点击率将近200万。
【史航说】
我知道自己不是时代的排头兵,我自己的创作不太行,但我懂得为好东西高兴,推荐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我需要一个阵地。
你吃东西能整个吞下去吗?不能,要咬碎,东西排出体外还是原来的形状吗?不能,一进一出都是碎片化,哪有整个之人生呢?哪个时代都是碎片的。
“及时”就是在大家都溜时代的须的时候,和时代掰了下手腕。
微博最适合我荐书
史航的荐书生涯起步很早,从中学开始,几乎每天书包里都会塞几本画报或武侠书,推荐给同学,长大后成了编剧、节目策划的史航有了更多机会发声,而他最感谢的机会是网络。
史航的网络“发家”轨迹是:论坛、贴吧、开心网、微博。“微博最适合我”史航说。他最初注册微博的目的只是帮朋友吵架,但等他有了微博账号,朋友的怒气早已平息,他只好用微博来抄书,结果发现了奇妙之处,“有的话抄在本子或电脑文件中可能都不会再看,但抄在微博上,半个月之后有人说你抄得这句话简直是在放屁,我和他吵架,这句话我就记住了。”微博只有140个字的容量,不少人因为这种碎片化的写作和阅读而宣布退出微博。对此史航不以为然,“你吃东西能整个吞下去吗?不能,要咬碎,东西排出体外还是原来的形状吗?不能,一进一出都是碎片化,哪有整个之人生呢”,史航觉得哪个时代都是碎片的。
【史航荐书】
《中西风马牛》
推荐理由:这本书很独特,作者是个在大学选修课上教四个老外的老师,课上讲各种中国电影。我觉得这本书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地看中国电影,如果你用他们的眼睛回头看,就会觉得中国电影怎么都这么怪呢,但我们已经麻木了。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我觉得特别享受。
从美树馆说书到网络说书
2008年史航从中戏辞职,2009年他想和人说话的愿望变得特别强烈,就在钱粮美树馆开了个读书讲座,每月最后一个周日,他会举行两个多小时的“一言堂”,讲井上靖、鲁迅、王朔,也讲古诗词、短篇小说、电影,最终这个形式也延伸到网络。
2011年,大佳网找到史航,问他想不想开办一个读书节目,“我说书是我自己选吗,你们不会硬塞书给我吧?他们说不会,我又问我可以说旧书吗?他们说可以,这样我就来了。”开始录制时,史航有点难为情,后来他渐入佳境,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来说书。史航看书会在书上贴标签标记重点,后来史航就按照标签来说,在视频中经常会看到史航捧着贴着密密麻麻彩色便签的书,边看边讲。史航说的书很杂,散文、小说、传记、绘本等等不一而足,他选书的标准就是“我喜欢,希望别人也喜欢。”而一个更重要的标准就是“我不说这本书就没人说了”,“比如周作人翻译的《石川啄木诗歌集》,到现在也没有再版,我觉得他比金子美玲好多了,比很多人都好多了,但没有人注意。”因此史航更看重旧书,“新书的选择则分两种,一种是有意思,一种是作者又是我朋友,书又有意思,为什么不推荐?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对于同类的说书节目,史航关注不多,不过从媒介来看,他认为网络说书相较于电视说书有优势,“电视没法再看,网络能搜索、能点击,网络是巩固自己的审美,而电视只能让你随机遇上自己的审美。”
“节目像泥石流一样缓慢进行”
史航表示自己是个特别注重效果的人,不过他的操作模式却好像停留在农耕时代,有点无为而治的意思。不同于市场化经济强调定位核心人群,提供精准产品的法则,史航说自己从未预设听众人群,也不想提供特供产品,“就好比吃东西,我不止想吃煎饼果子,我还想吃鸡蛋仔呢。我不是生产者,我只是一个寻觅的人,我采蘑菇也采药,你不能让我只寻觅一种东西。”
在采访的第二天,史航邀请我去参观“史航说书”的录制现场。房间大概有20平,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小沙发、一个小书架。史航笑说这是一个泥石流一样缓慢进行的节目。节目效果的确不够理想,从今年开始,节目从每周两期调整到每周一期。去年单个视频最高的点击率为8万,这在一个动辄转发量过百万的年代也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不过史航并不着急,他更关注内容,他觉得自己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具体,“说很多词,很真诚、很温暖、很扎实,都不如具体,这是我对自己最高的评价。”
在史航心中,有一个词分量很重,“这个词是‘及时’,什么叫及时?其实创作是帮不了时代的,它影响不了任何事,拦不住任何人,但及时就意味着可能拦住一些事,比如《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本及时的书,在大家以平等为耻不平等为荣的时候,突然有人说这样不好吧,后来发生了南北战争。”史航说“及时”就是在大家都溜时代的须的时候,和时代掰了下手腕,他想做这样的人。说到这,“掉书袋”史航提到了诗人俞心樵的一句诗,“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谁能把那旧的给创造出来”,史航想做的是这样的事。
【史航看阅读潮流】
新京报:这个多元、自媒体蓬勃而喧嚣的阅读环境中,什么是最值得重视或应该做的事情?
史航:加入这个喧嚣,跟他们比嗓门,有各种技巧推荐自己想推荐的东西。比如在我微博上推荐《归来》,先是说个人感受,然后和别人吵架,再过一段时间发现桑格格和我感受一致,我们俩沟通推荐,一起推荐。总之就是用不同的方式,耍尽心机推荐自己喜欢的东西。
采写/新京报记者 江楠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