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琵琶女”成舞台经典形象
——访《琵琶记》主演张艳萍
“《琵琶记》本来是一部经典的南方戏,昆曲、越剧、湘剧等对它都有所演绎。这次移植成豫剧,也是希望琵琶女‘赵五娘’能立在北方戏曲舞台上,成为像花木兰、穆桂英等那样的经典舞台形象……”昨日,郑州市豫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琵琶记》主演张艳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届中国豫剧节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自己一定会竭尽全力,演好“赵五娘”。
张艳萍介绍,为备战豫剧节,院里专门请来导演、舞美等主创人员,对该剧进行加工提高。“这次相比2012年首演的版本,压缩了十几分钟时间,更为凝练,而在细节处理上也更为细致,使整部作品耐人品味。”张艳萍告诉记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琵琶记》演出了近80场,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演员之间也磨合得越来越默契。
《琵琶记》与其他传统剧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张艳萍认为,《琵琶记》可谓“南戏北演”的创造性演出。“之前有专家评价,这部戏实现了南北文化的对接;在舞台呈现上,也非常诗化,与过去的北方戏有着一定的区别。”此外,张艳萍也提出,《琵琶记》的主题非常耐人寻味,坚强自立的“赵五娘”,深明大义的“牛小姐”,入赘府的“蔡伯喈”等等,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性格,而各自的追求和际遇,在命运的漩涡中发人深省。
1981年,进入戏校学戏的张艳萍正式踏上了豫剧的追求之路。30多年来,浮浮沉沉,兴衰不一,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豫剧事业的坚持。
“戏曲还是民族的根,它的遭遇虽说会时起时落,但我有这个信念,作为民族文化,它永远不可能灭亡。”张艳萍说,作为戏曲演员,也贵在坚持,“不管是在城市的剧院,还是农村的土台子,不管是主演还是配角,每一场、每一个人物,我都乐此不疲。每一场演出,我都拿它当做自己的新体验,认真地去演。”张艳萍深情地倾诉着她对豫剧的热爱:“我放不下豫剧,希望它能发展得更好。作为演员,我希望有自己的作品立在舞台上,《琵琶记》就是我的希望。”
参赛前,张艳萍在备战的同时,还忙碌于剧团的日常演出任务中,以致积劳成疾,至今没有完全恢复。张艳萍表示,参演豫剧节后,还将继续寻找问题、查找不足,把《琵琶记》进一步完善下去、演下去、传下去。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实习生 李梓馨 文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