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推拿》剧照。
经过在北京10场、上海16场的火爆演出,京沪顶尖团队打造的重量级话剧《推拿》首次回到故事的发生地南京,将于5月16日至5月18日期间在人民大会堂与南京观众见面。这部征服了北京、上海观众的“南京籍”话剧作品,能不能经受住口味刁钻的南京本土观众的考验呢?让我们届时一起感受。记者 张艳
同时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
话剧《推拿》改编自南京本土作家毕飞宇的同名小说。《推拿》是前段时间央视热播电视剧的名字,是娄烨获得柏林银熊的电影名,是国家大剧院同名话剧的名字,同时还是前几天侵权案的主角……南京本土作家的作品先后有电视剧、电影和话剧三个版本的改编,这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可以说南京作家为出版业更好地和电影电视话剧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作为优秀的南京本土作家,毕飞宇以往为我们带来了《青衣》、《玉米》和《哺乳期的女人》这样优秀的小说,被誉为最懂女人的中国男作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是毕飞宇首次涉足盲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近20万字的小说讲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这也是国内少有的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此次的话剧改编版本充分尊重了原著,因立足盲人群体而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戏剧冲突,却并没有过分强调“缺少光明”这类要素——它完全站在盲人的视角,一改健全人对残疾人居高临下的同情,将他们的生活、工作、爱情向观众一一展现;而透过剧情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普遍意义上的人及人性。
话剧《推拿》刚入围了白玉兰戏剧奖。相对于电视剧中对推拿院背后点点滴滴琐碎细节的关注,话剧《推拿》将更着力于盲人们隐藏在黑白生活背后的、五彩斑斓的心灵。因此人物的性格与形象将更加的丰满,让您在舞台上与那些熟悉的角色进行一次更深入的灵魂交流。同时,本剧在舞台呈现上将加入表现主义的手法,利用立体舞美及灯光变化等手段让观众充分体会盲人的世界。此外,原著中部分人物形象被合并使剧情变得更加紧凑而富有张力,话剧的结尾处理也会与小说非常不同。推拿院即将拆迁这个新增的故事背景,又将给推拿院、给盲人技师们的命运带来怎样的转折和改变?这个悬念可以等到我们到剧场揭开。
话剧《推拿》加入南京元素
话剧《推拿》汇聚了京沪两地一线主创:曾学过四年“推拿”的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担任编剧,由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的导演郭小男倾情执导。曾在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春天》、《裸婚时代》、《孩奴》等作品中表现不俗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台柱子”王一楠与曾经主演过《张思德》、《神医喜来乐》、《离开雷锋的日子》的著名演员吴军等明星将联袂参与演出,还包括舞美设计黄楷夫、灯光设计王瑞国、服装设计胡晓辉等强大阵容。其他实力派演员也将一同走上舞台,呈现出这部烟火气十足而又不失厚重感的作品。此外,南京本土知名主持人也有望参与话剧开场的朗读。
曾为话剧《活着》制作多媒体投影的鱼果动画工作室舞美设计师王之纲还赋予了该剧不同的动画设计理念,舞台空间上方将随着剧情变化,出现生动的人物剪影、发芽的种子和舒展的大树、广阔的草原及奔跑的骏马等影像,折射出盲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绚烂。不同于摄像机前可以NG,要在舞台上“演盲像盲”,需要演员拥有比在镜头前深厚得多的表演功力。在观剧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表示:他们不仅做到了,而且已经让观众忘了自己是在观看一场话剧演出,全身心地被他们带着走。知名评论家周黎明则表示,“舞台上的《推拿》如同一位熟练技师,一上来便摸准观众的穴位,然后缓缓用力,让你从痛中感受到一种力量。”
电影、电视剧均在南京拍摄,电视剧大量使用南京话,即将上映的电影还启用了南京籍演员梅婷。据主办方介绍,此次话剧《推拿》回到故乡南京,有望不同于北京、上海演出版本,在其中加入更多南京元素。毕飞宇从不掩饰对舞台版《推拿》回到南京的期待,对话剧的期待是一个空间关系的问题。作家写作时脑子里有一个空间,而影视是二维空间,只有话剧舞台是三维的。在南京的剧院里面看自己的戏,是一个愿望,同时也能为南京本土的话剧氛围做一点贡献。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