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郭小橹:我们的阅读习惯太美国化 美国文学被高估

时间:2014年01月26日 09:43 来源:新京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郭小橹2002年赴英国,开始以中英双语写作。2007年,小说《恋人版中英词典》讲述了一个有关语言隔阂与文化冲突的爱情故事,此书进入当年橘子文学奖决选名单。

  1月18日,在斋浦尔文学节一个关于全球小说的讨论会上,华裔英国作家郭小橹批评说,美国文学被“大大地高估了”。“我们的阅读习惯被主流彻底改变了。”郭小橹1973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岭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2002年起旅居英国,并开始用英文写作。2013年,郭小橹入选《格兰塔》杂志“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之一。

  “我们的阅读习惯太美国化”

  郭小橹说:“我们的阅读习惯被偷走了、改变了。比如,我认为亚洲文学不那么注意叙事……但是我们的阅读习惯更盎格鲁-撒克逊化、更美国化……现在所有的叙事文学都很类似,太现实主义,太受故事讲述的推动……所以所有的诗歌、所有另类的东西,都被主流社会推到一边去了。”

  她对《自由》作者、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说:“我喜欢你的作品,乔纳森,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你被美国文学污蔑了……我认为有些美国文学被高估了,被大大地高估了,我真的不喜欢读那些东西。”

  普利策奖得主、印度裔美国作家袭帕·拉希莉也批评了美国的文学文化,说“美国市场很可耻地缺少翻译作品,翻译时缺少活力”。拉希莉说:“我觉得很尴尬,离开美国一段时间能让你更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她目前住在意大利,过去两年没读过任何用英语写的东西。

  翻译文学和英语文学存在“不平等竞争”

  拉希莉说:“我看到一份意大利报纸评选年度十佳图书,他们选了七部用英语写的书。这让我感到很惊讶。我无法想象《纽约时报》会挑选七部非英语图书。”

  拉希莉认为,以英语为焦点“令人感到忧虑,因为它现在有一定的力量、一定的读者群和一定的商业流通性”,她觉得“有那么多文学需要被挑出来,但危险的是,它们露面的机会更少了。”

  既用汉语又用英语写作的郭小橹同意拉希莉的看法。她说:“需要用更多的力量、更多的钱来举起另类文学的平台,这样你才能在平等的平台上被人阅读,而不是这样不平等地竞争。”

  郭小橹说:“如果你用日语、越南语或者葡萄牙语写作,你就得等待……被翻译,翻译文学只有获得了诺贝尔奖或其他重大奖项,才能像英语文学那样迅速被人了解。某种意义上说,用英语写作是最容易、最懒惰的做法。用英语之外的语言写作太艰难。语言是一个护照。却是一个可疑的、危险的护照。”

  弗兰岑:全球文化的同质化更令人担心

  之前,弗兰岑对斋浦尔文学节的听众说,“我这一辈子,有那么多美国文化以技术形式出口,以电视的形式、消费者的形式,以至于我那么近距离地写到的关于美国的东西被如此不同的读者群理解。”

  弗兰岑还担心“全球文化的同质化”。“那种体验,哇,阿契贝让我看到了非洲的一些东西,作为一位读者,我担心这种体验将几乎成为一种怀旧体验,那种文化差异的概念正在消失。”

  2007年以来的统计显示,英国和美国出版的图书只有大约2%是翻译作品,德国为13%,法国为27%,西班牙为28%,土耳其为40%,斯洛文尼亚为70%。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霍雷思·恩达尔对记者说,美国作家“太孤立、太封闭”。美国“翻译得不够多,没有真正参与大的文学对话。这种无知是一种限制。”

  拉希莉相信,“解决办法在于翻译”,是翻译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我们能够超越限制地阅读。但对此弗兰岑不那么确定。他说:“全球化的一个结果是,哪怕在文学界也能看到,事情变得不那么水平,而是更加垂直。如果你能想象一切都被完美地翻译了,我们给予翻译大量补贴,任何出版了罗马尼亚语作品的人,马上各地都能买到各种译本,你仍然会面临单个读者阅读时间有限这一问题……有趣的是,你会以为读物的多样性更强了,但是我担心全球文学市场的这样一个趋势:继续朝明星制迈进,许多人找不到受众。”

  作者:Alison Flood

  编译:贝小戎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