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贾平凹的《泉》在近日揭晓的第十一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中获一等奖。
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活动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文联主办,此前已连续举办了十届。贾平凹是文坛的高产作家也是获奖大户,他不仅囊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还数十次获海内外各类大奖。这次斩获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奖,无疑会使贾平凹作品类型更加多元化。
昨日,在查阅贾平凹研究数据库后,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立志告诉记者:“《泉》最初发表在1980年《安徽文学》杂志,当时是以小说体裁发的。后来,不仅多家出版社都把《泉》列为散文了,甚至还被当成散文范文,入选到2008年江苏无锡市中考语文卷的阅读理解题。”王立志打趣道:“这次《泉》获小小说奖,算是还原了‘真面目’!”
同一作品为什么会被贴上两个体裁的标签呢?知名青年作家萧迹告诉记者,小说和散文的界限正呈现出一种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态势。当下,不少写作者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模糊文体的创作。这导致我们在面对一篇具体文章时,很难断定它到底是小说还是散文,?比如,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我与地坛》最初发表时,就是以小说的面目发表在《上海文学》的。他认为,这类作品的出现,在瓦解人们对文体的传统认识的同时,也标志着“文学进入了一个以内容而不是形式论英雄的时代”。(记者 章学锋)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