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月22日电 题:徽州雕刻传承人:致力徽雕的国际传播
作者 倪欣然
在位于安徽合肥的工作室里,皖南“徽州三雕”的第二十七代传承人査嵘指了指他身后摆放的徽雕摆件说,“国外有很多人慕名而来,邀请我去美国、新加坡、法国和丹麦展览呢”。
査嵘2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他的梦想就是“把徽文化传播出去、传播到世界各地”。
据査嵘介绍,2006年在合肥举办的首届中国徽州艺术作品展让徽雕第一次走出山门,如今7年过去了,査嵘依旧在为徽雕忙碌,忙于将藏在深闺中的徽州雕刻向世界各地爱好者推介。
徽雕是指徽派风格的雕刻工艺。“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主要用于民居、祠堂、牌坊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笔筒、果盘、砚台等工艺雕刻。
査嵘拿起一把徽雕茶壶,壶盖上雕刻着一条跃起的鲤鱼,整个茶壶形似鱼篓。他告诉记者,徽雕的题材主要来自于名人轶事、戏曲唱本、民俗风情和徽州地区的山水名胜,“徽雕里都是故事,在雕刻中融合了民间传说和作者的美好向往。喏,看到这个,我就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河边捕鱼的情形”。
査嵘说,做徽雕光有手艺不行,更要了解传统文化,要把“写实和写虚相结合”。他所说的“虚”,就是包括徽商、徽州宗族、徽派建筑、徽菜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艺术、建筑等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
“只有有了充足的文化底蕴,才能把这些反映到雕刻中,为每一个徽雕找到内涵,这就是徽雕能够自成一派最主要的原因。”査嵘说,徽州文化孕育了徽雕,如今徽派建筑之所以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可与赞叹,与徽文化的广泛传播不无关系。
但是,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徽雕的发展也面临着困境。“发展需要财力,更需要人力,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太过浮躁,沉不下心来整天面对这些石头和木材”,査嵘笑着摇摇头,“老一辈的手艺人都不求回报,因为做这些挣不来钱”。
说起传承,査嵘也收了一些徒弟,不过他更想办一所“徽雕学校”,“就在我这个工作室里,只要感兴趣,都可以来上课”,他说,要赶紧把自己了解的徽雕文化教给别人,“房子要几砖几瓦、雕刻要用什么手法等等都要让后人记住,免得以后变了味”。
如今,査嵘的许多徽雕作品被收藏在北京和南京等地的博物馆内,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法国和中国台湾等地慕名而来的人们,已经向这种曾封闭在大山内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出邀约。(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