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还说,那是对中秋节强烈的念想,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分吃一小块月饼,是记忆中幸福生活的一个美好剪影。“那时候常州到中秋除了要吃月饼外,还要吃油酥饼、韭菜饼、糍粑饼等。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特别的中秋。那些年,一起度过的中秋是什么味道?为此,我们特地邀请了从60后到90后四个年代的人,分享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中秋记忆,或许他们的记忆也能勾起我们的共鸣。
60后忆中秋
那时候,特盼中秋月饼补油水
在常州一机关单位上班的石磊说起他们那时候60年代所过的中秋,感慨万千,那时同龄人最盼望中秋晚上的月饼,那月饼里面包裹的冰糖和青红丝,让人回味无穷。
石先生说,60年代,物质相对匮乏,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上月饼的。吃不到月饼,就用圆圆的糖饼代替。每年快到中秋节晚上,大人们就会拿出被束之高阁已久的月饼,藏起来是为了防止小孩子们偷吃。 好不容易等到中秋之夜,母亲把月饼拿出来,摆放在院子里的桌子上,先敬月亮,祝福家人团团圆圆,当月饼拿出来的时刻。大家都眼巴巴地拿过月饼,慢慢吃,细细品,那个滋味让人回味。
当时的月饼都是五仁馅,里面包着青红丝、冰糖、芝麻等。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 “那个时候物质条件比较匮乏,只有在过中秋节的时候才能吃到月饼。”石先生说,小的时候,只有中秋的时候才有月饼,也只有中秋节当天才能吃到月饼,其他时候没有月饼吃。当时,月饼的种类比较少,只有广式和苏式月饼,当时的制作工艺比较粗糙,月饼的馅料也比较单一。另外,由于当时油水比较少,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月饼还是用猪油做的,所以,那个时候,大家都很期盼过中秋节,因为可以吃月饼,补充平时的油水不足。
石磊还说,那是对中秋节强烈的念想,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分吃一小块月饼,是记忆中幸福生活的一个美好剪影。
70后忆中秋
每19年生日就和中秋重合一次
1978年出生的曹奕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因为生日是9月21日,家里的中秋聚会常常还会增加生日会的功能。
“以前过中秋节,其实主要还是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曹奕告诉记者,月饼自然是不会少的,那时候虽然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品种不同的馅料,但是吃起来还是很开心的。因为上一辈有苏州、上海人,所以家里苏式月饼肯定必备,但后来广式月饼更为风靡,苏式月饼商场也卖得不多,也就逐渐淡忘。“现在月饼太甜了,鲜肉月饼又有些腻,好怀念过去的口味。”曹奕告诉记者,除了月饼之外,以前家里还会做糍粑饼,豆沙馅、芝麻馅、菜馅的都有。“这个中秋吃糍粑也是有传说的,据说是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常州人中秋吃糍粑赏月寓意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连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来年丰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当然吃着圆圆的糍粑就自然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了。
“听大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追着萤火虫四处奔跑,现在想来都是很幸福的瞬间。”在曹奕的记忆里,小时候过中秋节,除了美食之外,小朋友们聚在一起玩耍也很开心。
“2002年的时候我阳历生日当天正好是中秋节。”曹奕说,平时过生日一般也就是出去“撮一顿”,那次中秋家宴增加了生日主题,着实让她受宠若惊。“查了一下万年历,1983年也是这个情况,下一次就要等到2021年了。”
80后忆中秋
还记得儿时中秋追着萤火虫跑
徐瑶,常州市钟楼区一名幼儿教师,1988年出生的她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在她的记忆里,儿时的中秋更多地意味着一大家人难得的团圆,和许许多多平时想吃吃不到的美食。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节,一大家子就会聚到奶奶家。爷爷奶奶会提前准备一桌丰富的饭菜,每到那天,家里的小孩子们都快乐的像只小鸟,毕竟那时候,平时不是常常能吃到鸡鸭鱼肉,只有到过节的时候才能美美的吃上一顿。”徐瑶说,那时小孩子爱过节能吃到美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然能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聚在一起玩也特别高兴。
“那时候常州到中秋除了要吃月饼外,还要吃油酥饼、韭菜饼、糍粑饼等。”徐瑶回忆说,那个时候月饼花样不多,常州的手工月饼的馅料主要有肉馅、五仁等。记得那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鲜肉月饼了,香喷喷的酥皮佐以咸鲜的猪肉,一口咬下去齿颊留香。
“记得每次吃完美味的饭菜,一大家人就会团聚在院子里,吃着月饼边聊天边赏月。”徐瑶讲,虽然家长们老会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是小时候怎么都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因为那时候的月亮又大又圆,像个大银盘,美不胜收。
除了美食团聚,每每到中秋,就会憧憬嫦娥奔月的故事。幻想着美丽的嫦娥身着飘飘仙衣,飞到月亮上,带着可爱的小月兔在大大的月桂树下追逐嬉闹,耳边听着虫儿鸣叫,那一幕情景甭提有多美了。
说到虫儿鸣叫,就不得不提那时候容易看见的萤火虫。有时院子里飞来几只萤火虫,孩子们就会追逐着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四处奔跑。跑着跑着,萤火虫累了,歇下来了,孩子们就会找来只玻璃瓶,用双手捧着萤火虫,将其装进玻璃瓶中。玻璃瓶一闪一闪的,远处眺望过去,就像神灯一样。
90后忆中秋
吃完团圆饭宅在房间上网看书
马千,九零年的漂亮姑娘,目前是溧阳市上和城商业管理公司员工,爱好茶艺和咖啡,喜欢外出旅游,她的中秋节怎么过?来看看这位独立自信的90后女孩自己是怎么说的:
“也许是年纪渐长的缘故,也许是资深剩女的缘故,当然也有可能是一直比较崇尚中国文化的原因,与很多“洋节”相比,我似乎对传统的民族节日有着更多的好感。
这样说来,其实我并不算一个合格的九零后。突然被问到:你们九零后是怎么过中秋节。乍一听,还真有点把我给问住了,脑子里蹦出的画面居然是,和父母一起吃顿团圆饭,吃饱喝足继续宅在各自的房间,上网的上网、看书的看书。所谓的节日氛围在这个时代里,被各类商业促销和假期烘托在了制高点。
那既然都已经说到这里了,我也来说说我今年的中秋节吧:算了算,有两个喜酒要喝,公司已经确定需要加班,还有一场演出,而我家老两口早就已经定了去大连旅行的机票。剩我一人独自在风中凌乱。今年的中秋,大抵就是这样一副惨淡的模样了。
往年几乎都是一家三口在一起,哪怕我不在家乡,也会回家跟他们一起过,似乎没有一年间断过。就拿去年说吧,一家三口去苏州度了个假,在农家乐吃太湖三白,去旺山喝碧螺春,环太湖骑自行车,晚上在农家乐的庭院里吃苏式月饼的时候,妈妈会说,还是乡下的月亮圆……
中秋还能怎么过?当大部分人都在说九零后怎么浮夸、如何拼爹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习惯性的在各种形容词中,走出了自己的模样。
所以你问我,九零后怎么过中秋的,我还是很迷惘。难道九零后的中秋应该在Pub和KTV过吗?”我说,拍个照片吧,马千不乐意:这就不用了吧?还得上班呢!我说那我直接去你的QQ空间去找啦?她说“阔以”。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