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成都大街小巷掀起“月饼热”,耀华、文华、新上海、稻香村、协盛隆等厂家争相上市,投入月饼大战,为占据市场,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致,馅料考究,外形美观,油浸浸、亮晶晶的打字纸包装的各式月饼摆满玻璃柜台。两个月饼为一封,成都人叫它“墩子”,月饼的外包装上印有与月饼同大小的圆形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图案上还盖有月饼的品种名称,这就是“馅”的内容。我印象中,还是五六十年前的月饼最好吃,月饼的馅最是香甜。当然,这可能跟那个时代缺吃少穿有关系。文人雅士品尝广式月饼
“月亮月亮光光,芝麻芝麻烧香,烧死麻大姐,气死幺姑娘,幺姑娘不要哭,买个娃娃打鼓鼓,鼓鼓叫唤买个灯盏,灯盏漏油,烧死麻大姐,气死幺姑娘……”这是中秋节成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民间谚语,在皎洁的月光下,啃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听老人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我们儿时的一种享受。
步入中年,进入新闻圈,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认识了省电台文学编辑徐兄,徐身子精瘦,举止文雅,乃带眼镜的“小资”,擅长散文诗,颇有生活情趣。在中秋之夜,他邀请三朋四友来家赏月,谈谈诗词歌赋后,把几种风格各异的广式月饼切成小牙,放在盘内,扎上牙签,请大家品尝。然后他向客人介绍:这种月饼油光闪闪,色泽金黄,皮薄松软,它的馅各有特色,除了用莲子、杏仁、榄仁、桃仁、芝麻外,还选用咸蛋黄、叉烧、烧鹅、冬菇、冬瓜糖、虾米等等二三十种原材料,这几年又发展到用凤梨、榴莲、香蕉等水果,甚至还使用鲍鱼、鳄鱼肉、干贝等名贵原料,那就不是进入百姓家了!徐公幽默诙谐,弦外有音。
苏式月饼肥而不腻
外壳香酥,香甜化渣,是苏式月饼的一大特色,我从小就特喜欢它那脆酥酥、香喷喷的味道。我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向爸爸求证:“为什么叫“苏式月饼”?是不是苏州出的哟?”爸爸笑了笑:“‘苏’其实是‘酥’的谐音,久而久之,大家就以讹传讹,以假乱真。‘酥’式月饼的皮是相当香酥的,和普通广式月饼或者提浆月饼的口感有很大的差别,你慢慢品尝就知道啦!”长大后,我对好多事情喜欢刨根问底,恰好我的一高中同学在食品厂担任领导,我曾经向他打听,他如数家珍地给我介绍起苏式月饼,他说,这种月饼馅料肥而不腻,口感松酥,花色品种分甜咸两种、烤烙两类。甜的以烤为主,有玫瑰、百果、椒盐、豆沙等品种,咸月饼以烙为主,品种有火腿、鲜肉、虾仁等,其中清水玫瑰、精制百果、白麻椒盐、夹砂猪油是苏式月饼中的精品……我啧啧赞叹!原来月饼制作还大有学问呢!家中自制五仁月饼
上世纪60年代初,有一年中秋,我在武汉出差,对家乡特别思念,“泪两行,痛断肠”,又想起中秋月饼,我在长江大桥附近发现一家糕点铺,正在热销中秋月饼,于是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五仁月饼带回成都,一家人其乐融融,品尝后赞不绝口!我家曾经在上东大街一家商店购买过一副木制月饼模具,妈妈决定大胆一试,特别邀请院邻、耀华食品厂退休职工陈孃作技术指导。用去皮的熟花生、熟瓜子仁、熟黑白芝麻、熟核桃仁、熟大杏仁和葡萄干作馅心,再经过与辅料加工混合精制后,五仁馅成功了,经过用饼皮一阵捏合,在面粉里打了一个滚儿,装进那模具中成型后,送入微波炉烘烤,5分钟之后拿出来,在月饼上刷上蛋清和蛋黄搅拌成的蛋液,再烘烤一下,一个个香喷喷、黄酥酥的五仁月饼便出笼了。“好香!好酥!巴适!巴适!” 温志航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