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似乎所有人都忙碌了起来:商家绞尽脑汁搭车搞促销,大人小孩商量着去哪儿休假,老人们则遵循传统买艾蒿菖蒲,张罗端午宴等。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全社会重视两千多年来在端午身上凝聚的传统文化内涵,不要忘了端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对于端午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本报从昨日开始的“粽情粽义 川人气节”文明使者端午话气节系列报道,学者专家们谈得很精辟很精彩,不用赘述。在此,想重点说的是,弘扬端午文化,还应与家风文明结合起来。
2014年初,央视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家风一词顿时风靡全国,也引发了对家风的大讨论。家风到底是什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风气、风俗。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
赛龙舟、吃粽子咸鸭蛋、挂艾蒿菖蒲、洗药水澡、抹雄黄粉、走亲访友……这是中国人过端午节的具象化表现方式,带有浓厚的农耕文化气息,也可归入家风的范畴。时至今日,尽管很多人过端午节已被异化为“吃喝玩乐购”,但仍有不少人坚守传统的过节方式,传承着端午两千多年来的风俗习惯。
不用忽视的现实是,消费主义正在强力消解各种节日的本质意义,端午也不例外。过多指责人们的消费新理念在蚕食对节日的精神依赖,似乎过于苛刻了。那么,在顺应新形势的前提下,如何将端午过节与家风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呢?
回家看看,家人团聚一堂,应该是重中之重。中国的每个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团聚”这个家风主题。不要以为只有中秋和春节才是团聚的节日,那是误解。放下工作烦恼,停止庸碌奔波,抛开精神压力,带着家人回到父母身边,弟兄姐妹欢聚一堂,吃一顿父母张罗的传统端午宴,相互之间交流沟通,然后再走亲访友,加强家族情谊,不仅能促进亲情,还能慰藉父母孤独之心,也能让自己尽兴而归。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用痛心疾首,不用刻意说教,不用矫揉造作,端午的家风内涵,已经潜移默化植入我们和孩子的脑海,传承深入人心。
若能如此,何乐不为?
[责任编辑: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