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情词典》
作者:[英]蒂凡尼·瓦特·史密斯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定价:48.00元
近日,英国情绪史学家蒂凡尼 瓦特 史密斯新作《心情词典》简体中文版,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已出版。它的每一个小节都探究了一个情绪主题,从艺术、科学、文学、音乐及流行文化的角度向大家解释了情绪与生活背后隐藏着的让人吃惊的联系,以及那些令人着迷的事实经历。
没点精神病你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根据马洛斯的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就会自然而然去追求社会、安全和自我实现需求。中国也有古谚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心理学图书一直是图书市场的一大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追求心理的完善。其表现之一,便是很多人开始逐渐能在跟别人谈话时随口蹦出一些诸如“抑郁症”“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等词。
不久前,随处可见“成长之痛”“悲伤逆流成河”什么的,这其实并不新鲜,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艺术家们就认为忧郁是灵感的来源,以至于许多艺术家整天一副病怏怏恨不得明天就死的样子——不这样就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才气。
一旦流行起来,就容易形成标签。心理学流行起来后,一些人就喜欢用自己学到的碎片化的信息来判断自己是否“有病”。比如觉得自己“抑郁症”了,其实可能只是吃太多没睡够;觉得自己的孩子“多动症”了,其实可能只是孩子在探索自己的世界。
《心情词典》这本书中也提到过类似的现象,叫“网络自诊焦虑”(Cyberchondria):根据“疾病”“症状”通过网络“搜索”自我诊断,由搜索结果引发的对自身健康的焦虑。下次判断自己是不是有“精神病”,先来查《心情词典》。
不懂生活的剧作家不是好心理学家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科学与生活相关,但并不重合。达尔文的未婚妻爱玛·韦奇伍德(Emma Wedgwood)就在结婚之前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之情:“你将会形成关于我的理论,如果我生气了或发脾气,你就只会想:‘这证明了什么呢?’”
心理学上为了研究方便,将人的情绪归纳为六种基本情绪:快乐、忧伤、愤怒、厌恶、恐惧、惊讶。
对此,英国情绪史学家蒂凡尼·瓦特·史密斯(Tiffany Watt Smith)并不认同,她认为人们的心情是相当丰富的,千回百转,细腻而不可捉摸。如果我们仅仅将情绪当作大脑的几种可归类的化学反应,那就像是将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人》这幅画看作泼了颜料的画布,或将《爱丽丝梦游仙境》看作印刷了幽默的纸张一样——我们无法解释这些作品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也会失去许多生活感受和意义。
这跟蒂凡尼的经历有关,她并不是那种严肃的心理学研究者,而是当过10多年的编剧和导演,曾获得“杰尔伍德最佳导演奖”(Jerwood Award for Directors)。
她在剑桥大学获得了她的学士学位和哲学硕士学位,博士则毕业于伦敦大学。目前,她在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情绪史研究中心从事无意识地模仿以及情绪传染方面研究。2014年她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推选为“新一代思考者”(New Generation Thinker)。
生活不仅有沮丧(FRUSTRATION)和茫然(BEFUDDLEMENT),还应该充满希望(HOPEFULNESS)和远方向往(KAUKOKAIPUU)。我们会经历淡漠性存在感缺失(倦怠,ACEDIA),也会想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漫游欲,WANDERLUST)。
心情就只是心情,它本身并没有好坏对错,如果你将它看作一种困扰,那它就真的是困扰,但如果你将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能感受归家之喜(HOMEFULNESS),也能品味物哀(于物感伤,感慨生命短暂无常,MONO NO AWARE),那么生命就会多一分惊喜。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