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辜振甫长女谈台湾京剧:知音和批评者都在大陆

2017年02月27日 14:36:32  来源:中新社
字号:    

  中新社台北2月26日电 题:辜振甫长女谈台湾京剧:知音和批评者都在大陆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陈林

  “两岸同文同种,最能互相欣赏。我们戏的知音和批评者都在大陆。”

  穿浅蓝色宽松衬衣、戴深色边框白色镜腿眼镜,辜公亮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辜怀群近日在台北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及台湾京剧发展时如是说道。

图为辜怀群日前出席台北新剧团的一场记者会。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p  align=

图为辜怀群日前出席台北新剧团的一场记者会。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辜公亮文教基金会由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创办,致力于两岸及海外文化交流。1991年基金会成立京剧小组,由辜振甫长女辜怀群任执行长。1997年基金会成立“台北新剧团”以来,多次推出经典好戏。

  “我们在海外演出时,只要翻三个筋斗,就有很多人站起来鼓掌。其实真正好的地方,他们并不知道。只有你(指大陆)知道我们的有多好,因为你有(京剧)。”辜怀群说。

  关注京剧数十年,对这项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困难,辜怀群看在眼里。“早年很多人没有电视,只有传统戏可看。而现在,京剧面临的竞争品变多了。”

  她说,与其他舞台表演相比,京剧工本相对较大,给人印象也较陈旧。“和周杰伦、王菲相比,京剧在年轻人心中的位置是较靠后的。”

  “如果观众觉得京剧演员穿着、说唱很奇怪,那就不会走入戏院。”辜怀群说,台北新剧团多年来尝试将京剧演绎成现代人喜欢的形式,年轻观众正慢慢增多。“只要演到现代人心里的事,就有可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她认为,《杨家将》、《四郎探母》等经典京剧故事不能变,但可以用现代人听得懂的方式重新编写。“何必一直‘之乎者也’?讲成白话文不是很好吗?通过一点点修改,京剧其实可以让很多人接受。”

  据了解,台北新剧团今年暑期将到上海、北京等地演出。有别于往年在大陆每个城市只演一场戏,今年将在每个城市演三天,每天一场新编戏。

  “这是蛮大的挑战。”辜怀群说,台北新剧团“够成熟,想挑战下,希望开更多门跟大陆观众做朋友”。

  从事两岸文化交流多年,她注意到,过去两岸交流会急于了解彼此的异同,现在则趋于平常化。

  带团到大陆交流演出,辜怀群并不担心观众少。“我知道有识货的人在那里。大家都是同一种文化,你要是不认为我们好,那全世界就不可能有人懂我们的好。所以我们会持续做,不会因政治因素而改变。”

  从事京剧推广工作多年,辜怀群未曾动摇。“文化是潜移默化的事。”她说,人们之所以会喜欢一样东西,很可能跟小时候的经验有关。“如果祖母、父母以前没带我去看戏,自己现在大概不会有那么大的坚持。”

  曾有朋友跟她说,“因为喜欢戏,变得今天为戏卖命。”辜怀群说,“你在这里面很久,真的晓得它的好,就会为它做很大的付出。”

  她认为,京剧推广工作需持之以恒,“如果希望京剧一直出现在人们生命里,那就必须让它始终存在这个社会里。如果它不见了,就不能怪子孙不喜欢,因为他们并不认识。”

  “如果我中间不小心中断了(看京剧),今天可能就变成周杰伦的歌迷喽。”年过花甲的辜怀群说。(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