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90后”台生的首都博物馆实习之旅

2016年08月19日 07:53:16  来源:新华社
字号: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记者查文晔)来自台湾戏曲学院的大一女生廖云凡最近在北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七夕”。这天,“90后”的她和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组织数十位北京市民参加绣手帕活动,用传统的京绣工艺纪念历史悠久的“中国情人节”。

  “来首博之后,我才第一次拿起针线。做这么精致的手工,感觉好吃力。”主修民俗技艺学的廖云凡笑着说,以前只在书本里知道古代女子的“乞巧”手工,但无缘一睹真容。这次为了筹备活动,她专门向首博的老师学习针法、技艺。“平绣、搭子绣、锁绣,京绣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技艺。”随着针线的上下翻飞,手帕上逐渐呈现出精美的图案,这让廖云凡惊喜不已。

  廖云凡参加的是由文化部中华文化联谊会和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事务中心承办的“2016台湾学子暑期文化实习月”活动。20位台湾大学生于7月下旬来到北京,分别进入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今日美术馆等机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其中有4位“90后”台生在首博实习。

  来自台北城市大学的纪宝杰主修数位多媒体专业,在首博文化产业部实习。从网店销售、自助售货机管理到海报设计,近距离的观察让他对大陆的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文创产品很受大陆游客的追捧。现在大陆的文创产业赶上来了,不少产品让人眼前一亮。”他说。

  谈起实习中印象最深的事,纪宝杰有些不好意思:“指导老师让我为首博的文创产品设计海报,我很快就交稿了。没想到与博物馆的风格有出入,在老师指导下,花了一个礼拜重新设计了一遍。”

  老师告诉他,首博传承了北京的千年历史文脉,海报风格应该古朴厚重、大气端庄。“老师说得对。我看到首博收藏的珍贵青铜器、瓷器,就明白用色应以蓝、白、灰为主。在这里补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课,对我而言很珍贵。”纪宝杰说。

  首都博物馆开放管理部主任高艳军告诉记者,馆方根据每名学生的专业和特长安排了实习岗位。在馆内,请专家为他们讲授北京历史与民俗文化课程。在馆外,安排他们赴史家胡同博物馆、大栅栏、京彩瓷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清华大学等地参访,并鼓励学生们动手体验一些文化遗产项目,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活动设计过程中,首博十分关注学习与体验的结合,通过寓教于乐加深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教授同学们瓷器彩绘,让他们亲自体验拉坯过程,并把作品烧制成一份特殊的礼物作为实习纪念。”首都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张宇介绍说。

  苗栗联合大学的杨淑媛和嘉义大学的卢柔蓁在首博开放管理部实习,发放问卷、解答观众咨询是她们的工作。都是第一次来大陆的她俩感受到了大陆观众的亲切、友好。  “他们对展览很有热情,家长带小朋友来的特别多,博物馆已成为北京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杨淑媛说,做问卷调查时,她会和观众们聊天,发现大陆民众对台湾都有所了解,很多人还去台湾旅游过。

  主修应用历史的卢柔蓁说,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中华文化,还可以看到中西方文明交汇的成果。首博的北京通史展览、圆明园的大水法,都让她流连忘返。

  卢柔蓁游览天坛时了解到,当年八国联军在这里把炮口对准紫禁城。“我是学历史的,想起中华民族的这段伤心史,心情就很沉重。”她说。

  面对未来,几位台生都说想去大陆更多的地方走走看看,有机会也会考虑来大陆深造、就业。“来到北京我才发现,大陆和我原先的想象很不同,和大陆民众的交流没有障碍。这段实习经历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我会推荐更多的朋友来北京看一看。”廖云凡说。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