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两岸青年在京共论中山精神与两岸关系发展

2016年07月24日 11:48:01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2016两岸青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图为主题论坛现场。(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清华大学学生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2016两岸青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图为主题论坛现场。(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中国台湾网7月24日北京讯 (记者 普燕 王亚静) 23日下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清华大学学生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2016两岸青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来自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北医学大学等5所台湾高校的18名学生,以及来自大陆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4所高校的20余名学生齐聚宋庆龄故居,共论“中山精神”与两岸关系发展。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港澳台事务部部长陈爱民,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协会指导老师郑振清出席活动并致辞。清华大学学生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会长程琦主持了活动。

  多元观点碰撞凝聚出更多共识

  今年时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论坛中,两岸青年学子就教育、文化与民族观念上对“中山精神”的理解和思想传承开展了深入探讨。

  台湾大学的李槃一提到,曾在课本里读到孙先生的名字,在网络上阅读过一些相关的事迹。这次来到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宋庆龄故居,自己心中关于孙中山的拼图更加完整了。他说,“中山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台湾人民心中,也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是很有意义的。

  同样来自台湾大学的刘瑜杰非常景仰孙中山先生的个人魅力。他提到,中山先生在逆境中无数的失败后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让自己非常感动,也深受鼓舞。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赵文傅则提到,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理念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仍然是有重大意义的,这个天下是大家共有的,中国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中国,我们发展两岸关系,彼此间珍贵的友谊,也是双方共有的珍贵财富。

  郑振清在倾听了同学们观点后表示,两岸学子生活环境不同、所受教育方式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会更加多元化,对“中山精神”与两岸关系的发展的理解也会有差异,但大家通过交流、讨论,思想上的碰撞,能凝聚出更多的共识,非常有意义。

  通过面对面交流才能看到真实的彼此

  据悉,今天的主题论坛是清华大学海峡两岸交流协会自主交流活动的行程之一,大家在过去5天行程中,一同看历史,逛北京,听相声,彼此结下深厚友谊。论坛中,两岸青年还就这次“面对面”交流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感悟。

  台北医学大学的杨子毅说,第一次参加交流活动,“亲身感受到与来自杂志、网络媒体的片面报道不一样的大陆”,与大陆同学交流后,才知道“这20年来,原来我们差了多少,也想了解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同时他也认识到只有走出自己的世界圈,才能拓宽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成熟。

  台湾大学的王胜贞提到这几天的活动还是很兴奋,动情表示,大陆这么大,大陆同学的视野也很开阔。在交流中,看到每个人身上彼此的光芒,希望这样的光芒就像彼此的友谊一样,永远长存。

  北京师范大学的女生蓝丽虹说,通过与台湾同学的交流,发现我们在文化方面有那么多的共鸣,“我们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喜欢的明星、喜欢的电视剧,还有很多的共同的话题”,甚至,在一些敏感话题上,大家可以用平和的心态去交流。

  陈爱民在总结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山精神”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青年又是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段历史距离同学们已经比较遥远,大家依然愿意坐下来讨论“中山精神”和两岸青年交流,让自己非常感动。

  她表示,多年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两岸交流工作坚持弘扬孙中山、宋庆龄精神,助力两岸青年成长。期待同学们通过交流,日后可以成为学术的同仁、事业的合伙人、一生的挚友。

  上午,两岸青年学子参观了碧云寺、拜谒了中山先生衣冠冢,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据悉,这是同学们在大陆最后一天的行程,24日,同学们将共赴台湾,继续本次自主交流活动的台北、台南之旅。(完)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港澳台事务部部长陈爱民出席论坛并发表感言。(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港澳台事务部部长陈爱民出席论坛并发表感言。(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协会指导老师郑振清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协会指导老师郑振清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责任编辑:宣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