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同胞感受端午民俗。
今天(6月7日)上午,第六届横街民俗风情节在欢歌笑语声中拉开了帷幕。从2011年开始,葑门街道每年都会举办横街民俗风情节,通过不同的活动主题来宣传横街的民俗特色。从最初的民间艺人晒绝活,到风情摄影展,再到恢复和引进了传统老字号品牌,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五届。而今年的民俗风情节临近端午,使得节日又增添了一些别样的色彩。
品尝过百年老街上的早茶,听过传统的苏式评弹,8位高山族台湾太太穿着民族服装与11位身着苏州水乡服装的葑门街道阿姨一同出现在椿沁园茶馆。在这里,19位阿姨会分成两队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比赛,切磋技艺,感受端午民俗。
能够代表葑门街道参赛的几位阿姨自然是身手不凡。在市场上销售的粽子种类很多,有肉粽、豆沙粽、蜜枣粽……而在今天活动现场横街社区阿姨们包的粽子却与众不同——用特制的灰汁(早稻的秆烧成的灰)拌到糯米里,包裹手法也不如肉粽那样紧实。煮熟后是黄色的,入口比一般的粽子绵软。且粽子呈碱性,还有助消化的功效。“这是正宗的老苏州传统‘灰汤粽’,由于制作工艺繁杂,会包的人已是寥寥无几。”61岁的张秀英阿姨说道。6年前,张阿姨从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那里得到了制作灰汤粽的“秘方”,开始学习制作灰汤粽,后来索性就在横街上摆摊卖粽子,广受欢迎,最多时每天能售出300多只。
同是炎黄子孙,海峡两岸在端午这天都有包粽子,挂菖蒲、艾草,贴钟馗画像,成人饮雄黄酒,小孩佩戴香包等传统习俗。但粽子在台湾的涵意早已不只是祭奠屈原。每逢端午,学生们进入备考期,“包粽”谐音“包中”,有学子的家庭不敢忽视;端午的祭祀内涵已延伸至家庭,粽子便成了亡故亲人牌位前必备的供品;如果家有丧事,当年便不能包粽,粽子要由主妇娘家供给,此民俗关系到婆家娘家的关系,也马虎不得……粽子虽小,关系很大,在台湾各地都受到重视,来自宝岛台湾的饶静美说。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