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见证不能忘的历史——两岸三地媒体人寻访漯河受降亭

时间:2015年07月10日 08:53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受降亭、受降路、受降路小学……河南省漯河市是一个把历史刻在身上的城市。

  9日,由河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的“探寻抗战足迹”两岸三地记者联合采访活动来到漯河,《联合报》《中国时报》《大公报》《文汇报》等两岸三地媒体人走访抗战故地,重温战火硝烟的岁月,见证不能忘却的历史。

  入伏的天带着难有的凉爽,受降亭附近人来人往,有参观的游客,也有遛弯闲聊的市民。这个六方形亭子坐落在漯河火车站南端,四周有8尊石狮护卫,从广场到受降亭,要走32阶台阶。

  “你看,从地平线到亭顶共19.45米,这是纪念1945年的抗战胜利。”一位在受降亭休憩的当地老人对记者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漯河成为中国16个抗战受降点之一。1945年9月3日,当时中国政府的代表在漯河山西会馆(现在的漯河二中院内)接受了侵华日军2971部队司令官鹰森孝带领的31560名日军官兵的投降。

  为铭记这一历史事件,1945年12月漯河人民自发捐资建设了受降亭,这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一个建亭立碑纪念日本投降的地方。受降亭为“1亭4碑”模式,亭内立4块碑,主碑上刻3个大字“受降亭”,其余3块碑文分别为受降亭记、抗战祝胜词、建亭记。1947年,受降亭毁于战火,四块受降碑仅存一块主碑和半块残碑,现在的受降亭是2012年在原址根据原样复建而成。

  “受降亭代表这个地方的抗战记忆,是对在战争中遭受苦难人民的一种抚慰。”台湾《联合报》记者刘方泽说。

  “我的父亲是抗日远征军,所以当我看到受降亭时很振奋,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的结果,这是一个值得纪念、值得光彩、值得挺胸的事。”台湾警民联访新闻社采访组副主任骆光强说。

  “在漯河,见证受降仪式的不仅有受降亭,还有举办受降仪式的山西会馆,受降路,受降路小学等!”一位同来受降亭参观的漯河市民说,这些已经成为漯河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的历史太丰富了,以前在台湾听老兵讲,在课本上看,但这次我在大陆走过了实际的战场,原来河南在战争中付出了那么多。”台湾中国网特派员张永旺说,受降亭其实是一种提醒,它告诉我们和平有多重要。(记者史林静)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