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叫谢京陆,‘谢谢’的‘谢’,‘北京’的‘京’,‘大陆’的‘陆’。”第一次来北京,台湾高雄大学运动健康与休闲学系的谢京陆向大陆同学介绍自己时,既真诚又接地气。
应宋庆龄基金会邀请,由台湾夏潮基金会组织的“2015寒假两岸青年学生交流参访团”1月25日至2月3日先后在上海、苏州、杭州、北京等地交流参访。活动特别安排台湾学生“寄宿”北京民居两天。
谢京陆住的是首都体育大学学生李雪硕的家。两天来,他们一起逛了颐和园、南锣鼓巷、世贸天阶,了解北京的传统与现代;吃了豆汁、炒肝、卤煮,感受“味道很刺激”的北京菜;聊了教育、文化与历史,分享了两岸的差异。
“北京同学一家人都很热情。”谢京陆说,在台湾,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化程度高的城市会比较缺少人情味,但北京之行改变了他的看法。“这里有不少古迹,人又很热情,这个城市融合了现代与传统,保留了中华民族的许多文化。”
短短两天,这位高雄男孩便与李雪硕成为好友。两人互加微信,谢京陆还邀请李雪硕有空到高雄做客。
“两岸学生交流已有多年,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民宿交流方式,让两岸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对岸,了解许多不一样的东西,这是非常难得的体验。”夏潮基金会董事兼执行秘书张晓平告诉中新社记者。
据了解,此次参访团有62位台湾学生,分别入住北京同学家中,其中多数台生为首次“登陆”。
“(此前)由于没有到过大陆,对那里的人情文化皆是既定的印象。”参访团启程时,铭传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蓝乙庭表示,交流是对话的开始,亲历是了解和探索的开端,希望藉由此次机会,探访大陆过去的历史足迹,并知悉现今概况。
台湾辅仁大学广告传播学系的黄冠中则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想要成为有竞争力的人就不能只窝在台湾,而应该更多地走出去。他说,“大陆是特别值得探索的地方,不只是因为我们同文同种,更是因为大陆庞大的人口基数将会产生无数的精英分子,成为我未来的竞争者或商业伙伴。”
“民宿体验可以近距离观察北京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以及热情的待客之道,也了解两岸城市的差异”。台湾中正大学政治学系的蔡昆育告诉记者。
第一次到北京,蔡昆育对很多事感到新鲜,与北京同学在五棵松篮球馆打球的经历,更令他印象深刻。
“我一米八一的身高在台湾算高个子,但到这里打球,看到很多两米高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高人’。”蔡昆育说,以前对大陆了解很少,来这里才发现大陆的朋友“也有很活泼的”,北京朋友很随和,在民宿中感觉特别亲切。
“两岸的朋友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就要多交流。”体验了两天“北京人的生活”后,蔡昆育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