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郑薇薇 摄
中新网宁波12月7日电 (记者 何蒋勇 见习记者 李佳赟 通讯员 屠建达)家谱不仅是一种刻录群像的表谱形式,更是记述血缘世系的家族史诗和民族根系。在浙江省宁波市第六个“历史名城保护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宁波天一阁于今天(12月7日)起举办“问谱寻根——天一阁家谱文化展”,包括范钦、章学诚、全祖望、孙星衍、蒋介石、包玉刚等名人的家谱一并展出,极东南人文之盛。
在古代,家谱对个人和家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几乎每一个大家族都会修家谱。而每个人只有名字上了家谱,才能真正被家族所承认。从家谱上除名就意味着被逐出家族,是传统社会最严厉的惩罚之一,到处都要被人歧视。
记者获悉,在天一阁400多年的传承中,所藏的新旧家谱已达800多种,其中不乏世所罕见的珍本,如刘宗周所辑的《水澄刘氏家谱》(明刻本)、万斯大纂《濠梁万氏宗谱》(清乾隆刻本)、黄宗羲后裔黄炳垕纂《竹桥黄氏世德傅赞》(清光绪刻本)等。据统计,天一阁所藏的善本家谱达420多种500余部。其中300种以上是聚居宁波市区和鄞县的氏族家谱,约占总数的75%。
家谱与正史、地方志一起构成了古代史学传统的三大支柱。天一阁研究员袁慧介绍说,当时大量古书、家谱被当作废纸处理,邱嗣斌、骆兆平、洪可尧等3位天一阁老前辈得知后,就去各种废品仓库、废纸回收站等地方一点点翻寻,“淘”回来大量的好东西,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家谱。
古人有“三十年一小修,五十年一大修”的修谱传统,如今伴随着寻根热的兴起,家族文化的价值也越发引人关注。在此次展览中,便出现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纂修版家谱,如《埋马罗氏胜山支谱》、《清泉张氏宗谱》等,范围遍布全国乃至海外。
袁慧表示,现在有不少家族特意将新纂修的家谱送到天一阁收藏,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家族传统,其中的部分新家谱,也在此次展览中一并展出。这些新版家谱与历经历史沉淀的名人家谱一起,将更好地保存、展示、传承家谱这一独特文化资源,使家族史诗得以保有温度。
在今天召开的展览开幕式上,天一阁博物馆还接受了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得意弟子、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高级研究员、学术部主任郑炜明博士捐赠的其个人收藏的两种家谱雕版,共133块,237面,分别来自湖南桂阳王氏和湖南临武彭氏。
据悉,这些雕版有的刻于清代道光年间,有的刻于民国时间,是两个家族不断递修家谱的直接见证,每一块上面都凝结着两个家族繁衍生息的细枝末节,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