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海峡传统文化北管学术研讨会现场
时隔五年,第二届海峡传统文化北管学术研讨会于8月15日至17日在泉州泉港召开。本届研讨会吸引海峡两岸4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现场学术火花不断,使得北管学术研讨得到更进一步深化。
北管音乐简称“北管”,又名“小调、小曲、北曲、曲仔”,泉州师院曾华宏教授介绍,北管现在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的泉港和台湾,根据地域特色称“泉州北管”和“台湾北管”。2006年,“泉州北管”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师院的李寄萍和吴秋红两位教授认为,泉州北管和台湾北管是一对根生在大陆,花开在海峡两岸的民间传统音乐姊妹花。比较泉台北管史,学术界共识似形成于明末清初;然而南安、永春考古出土的两晋南朝、唐五代古北管乐器砖雕,与泉州开元寺飞天乐伎手持北管乐器的物证,及唐代“天子传音”的民间北管传说之辅证,是否可改写泉台北管历史,很值得思考和讨论。
作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北管》代表性传承人,刘宗训强烈意识到北管非遗已后继乏人,面临生存空间萎缩的困境。“现存的北管传承人大多已是年过花甲、两鬓染霜的古稀之人。北管艺人平时的从艺收入主要靠民间丧礼、通宵伴坐演唱取得微薄报酬。”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