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5月22日鹿邑消息 正值熏风入弦的麦月,来自台湾、香港、陕西、江苏、福建、湖北、河北、河南等省市和地区的李氏宗亲代表、嘉宾和陕西、西安、河南等地的新闻媒体以及鹿邑县台办、文化局、旅游局工作人员近200人欢聚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联谊交流活动。两天时间里,先后在鹿邑未来宜居酒店举行了三场联谊会,在太清宫景区东侧中华李氏大宗祠举行了宗门竣工典礼。
欢迎会上,鹿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建华、中国鹿邑李氏文化研究总会会长李文德首先代表县政府、总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鹿邑县的基本情况、人文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和李氏大宗祠主体建筑始祖殿及宗门封顶竣工等建设情况。说到鹿邑是河南省直管县、老子故里、李姓的发源地;为发展经济,促进旅游,弘扬老子思想,共建和谐家园,打造“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张文化名片,十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投巨资恢复太清宫、明道宫,兴建老子文化广场;又无偿划拨土地,支持恢复重建中华李氏大宗祠,为李氏宗亲修建寻根谒祖、传统教育大平台,在全球李氏宗亲踊跃捐款、捐物下,目前主体建筑始祖殿已封顶;特别是陕西李继和董事长、李县民董事长共同捐建的宗门已胜利竣工,明天将揭牌剪彩,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表鹿邑人民和李氏后人对您们慷慨解囊的善举表达崇高的敬意;在此,再次感谢一贯关心支持中华李氏大宗祠建设的各位宗亲、宗长及有识之士、企业精英,真诚欢迎来老子故里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实现双赢。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李德武(台湾)在讲话中,感谢鹿邑县人民政府、李氏文化研究总会、李氏大宗祠筹建委员会近几年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在老子故里李氏祖根地——河南鹿邑,恢复重建了中华李氏大宗祠,为全球李氏后裔搭建寻根谒祖、联谊交流、中华文明传统教育的平台,意义重大;呼吁全球李氏宗亲及有识之士再为大宗祠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并表示,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大宗祠就一定能够早日建成。
中华世界李氏宗亲联合会主席、明珠国际集团·中国原点新城董事长、陕西鑫基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县民分别发表了讲话。李继和说:“宗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宗亲文化的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宗亲文化,成立宗亲组织,建设宗族祠堂,举行多种形式的海内外宗亲交流活动,都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探索、一份努力。”
中华世界李氏宗亲联合会顾问权裕在讲话中说:“宗门的竣工,是多年来国际李氏文化研究践行‘天下李姓,根在鹿邑,望在陇西,辉煌在西安’的《西安宣言》精神,所取得的具有实践意义的重大成果。”他还公布了一个决定:在习近平主席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讲话一周年来临之期,中华世界宗亲联合会、中华世界李氏宗亲联合会,将在咸阳市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于今年的9月23日,在西安举办以“丝路情·中国梦”为主题的2014大唐贞观文化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论坛活动,形成并扩大以“鹿邑老子文化、陇西李氏文化、西安大唐贞观文化”三位一体的国际李氏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的历史亲和力和国际影响力。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讲话表示祝贺。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庞进在讲话中说:“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曾到洛阳拜见老子,回归后,向他的弟子们讲他见到了龙,于是有了‘老子犹龙’的典故。老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被以龙相称的现实人物,开启了以龙喻人、比人的先河。”他还说:“李姓是大姓,人口达一亿,古往今来,李姓人和其他姓人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互渗的大家庭,我们大家都是中华儿女、龙的传人。”
联谊会中的互赠纪念品环节气氛相当热烈。李文德会长、李建华副县长向李继和董事长、李县民董事长分别赠送了“尊道贵德情系故里”、“祖德绵长乡思难收”书法作品(由鹿邑书法家李富春书写),向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秘书长李敏、香港企业家李金兴等诸位嘉宾颁发了捐款证书。台湾李德武副理事长、李敏秘书长转交了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理事长李常盛等的赠旗“圣德常昭”,鄂东南李氏宗亲联谊会赠匾“蟠根衍庆”,福建莆田李氏委员会赠旗“天下李氏根在鹿邑”,其代表还并用闽南语演唱了歌曲《爱拼才会赢》、《我是一个兵》,庞进主席题写了“龙兴鹿邑”并赠送《龙凤文化》杂志,江西南康李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李秀忠赠族谱,各地李氏宗亲纷纷捐赠书籍、绘画作品,河南省地矿局产业集聚区主任李相斌等捐资者领取证书并发言,陕西艺术家张翔演唱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等歌曲为联谊会助兴,李富春会长现场应邀为各地嘉宾书写的“上善若水”等书法作品颇受大家好评。
乡情悠悠,故土深沉。每次的相聚都是一次亲情的凝结,每次的相聚都是一次愿景的开启。海内外李氏宗亲、嘉宾频频共同举杯,为李氏宗亲幸福的团聚、为老子故里、李姓发源地的美好明天干杯;大家又先后参观了太清宫、明道宫、老子文化广场、陈抟公园等景区景点,领略了老子故里的风土人情,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中国台湾网河南省鹿邑县政府办通讯员 王鹿山 陈鹿华 蒋保庆)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