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一粒盐“联通”海峡两岸盐文化

时间:2014年05月14日 14:48 来源:寿光市旅游局 字号:       转发 打印

  5月8日,印证寿光“世界海盐之都”大型夙沙氏盐技艺文化展由海峡两岸携手呈献。巨型夙沙氏雕像成为游客的留影“必选项目”,海峡两岸盐文化精品展成为今年文博会的焦点。
  文化传播
  这次展览可是说是一次盐文化的普及展,让寿光的百姓认识寿光辉煌的盐业历史,把寿光的盐文化推向世界。
  寿光是全国的海盐生产中心、储备调节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信息汇聚中心,盐业及盐业企业在寿光境内外开发的原盐产能达到1000万吨/年以上,占全国海盐产能的1/3,寿光盐业在全国海盐行业举足轻重。
  作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双王城制盐遗址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制盐遗址。双王城盐业遗址的发现,确定了双王城及其附近一带为商周时期制盐中心的地位。同时,也进一步打响了寿光海盐的品牌。
  历史根基
海峡两岸盐文化精品展设置集知识普及、工艺开发、产品展销、招商合作于一体,既有大型盐雕,又有小型盐工艺品的开发展示。另外,在知识普及板块里,分设世界的盐、台湾的盐、寿光的盐和全国各地的盐及盐文化等板块,将盐的前世今生、应用领域等进行了全方位展示。
  巨型夙沙氏盐雕,是由山东夙沙氏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委托台湾澎湖石雕大师吕孟鸿先生,参考众多古籍后雕塑出夙沙氏原型,再由台湾台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台湾三义木雕大师罗广维先生,以台湾之盐混合寿光之盐为原料,耗时三个月,精刻出这个世界最大的夙沙氏盐雕。用两岸之盐共塑盐圣之像,体现了两岸盐文化共根同源和夙沙氏的同祖同宗。
  据悉,本次精品展的台湾展区展出了大量盐雕,这其中最大的看点就是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搬”到了寿光。据了解,这棵重达80公斤的盐雕翠玉白菜是台盐企业购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原件版权之后,按比例用盐雕刻而成。翠玉白菜根部洁白无暇,叶部翠绿欲滴,市场价已达6.4万元。
  工作人员介绍说,研发盐雕艺术关键是突破盐品易溶损、难塑型的困境。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盐呈现出光滑、圆润如玉般的质感,所以盐雕又称为“盐如玉”。台盐已开发了人物、动物、植物、浮雕、室内摆件等系列品种,并且每个产品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吉祥寓意,经济附加值很高。“盐雕不仅仅是种产品,更是海盐文化在现代的重新阐释。海盐突破了食用盐、盐化工和洗化盐的限制,开启了海盐观赏时代。”
  展会上,人们可以领略寿光盐业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海盐历史遗存和人文轶事。除了双王城盐业遗址群,还有现存寿光境内记载制盐历史和制盐工艺的元朝元祐年间的《官台盐志》碑、盐学碑,记载海盐运销的盐道碑,明清以后的盐马古道、运盐集散地公积运,储存管理的西坨台、龙车台、胡子岭,提卤水井的方井旺等众多盐业遗迹。
  科普教育
  今年菜博会期间,寿光市多所学校都组织师生集中参观,而参观首站就是海峡两岸盐文化精品展。此外,一些家长也主动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这里接受盐文化的熏陶,这个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精品展成为宣传寿光盐文化的“大课堂”。然而,文博会闭幕之后,精品展如何继续发挥作用,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旅游开发
  在现场负责展销的山东夙沙氏饮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台盐利用盐制品的核心技术,拓展附加价值较高的海水化学事业、海洋生物事业及资讯科技事业,带领台盐走向转型之路。台湾盐业生产副产品加工给国内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了创业启迪。
  而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盐业具有相当的文化积淀和技术积累。寿光市很早就确立了北渔、中粮、南菜的发展格局。而近年来,寿光市对海盐的生产开发都指向了一个共同方向,那就是对海洋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夙沙氏“煮海为盐”发现的并不只是一种单一的化学成分,更唤起了后人对以盐业开发为代表的海岱文明。夙沙氏可谓海洋资源开发的鼻祖,海洋考古的依据,也是展示山东海洋发展风貌的最好载体。
  文化、科技、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脉相通的,规划专家建议,寿光市以在双王城商周盐业遗址建设的山东海盐博物馆为中心,深度挖掘山东4000多年的盐业历史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整合附近的洰淀湖万亩芦苇湿地、林海生态博览园、小清河北岸10万亩滨海芦苇湿地、南水北调枢纽工程双王城水库、现代盐田油田风光等旅游资源,以及现存的官台盐学碑、盐志碑等文化遗迹,结合盐宗夙沙氏“煮海为盐”、盐马古道等历史传说,建设独具特色的滨海盐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打响山东滨海盐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全国重要的盐文化旅游示范区,将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大亮点。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