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闽台专家聚首福建泉州共话南音传承与发展

时间:2014年03月03日 08: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社泉州3月2日电 题:闽台专家聚首福建泉州共话南音传承与发展

  作者 陈健 陈龙山

  “泉州南音保存着最传统的古早味和五代的文化现象,在大部分闽南农村保存得很好,所以应重视乡下南管艺人的发展。”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教授吕锤宽在“泉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期间如是说。

  作为“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之一,“泉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1日—2日于福建泉州举行,来自台湾、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海内外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南音的弹唱技巧、南音的传承与保护、南音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冀泉州南音能够在国际上赢得更广泛关注。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集唱、奏于一体,典雅优美、质韵深沉,是保存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2009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论坛上,吕锤宽在《南管曲之文学性初论》一文中,从南管文本内容分类、题材及材料来源、写作技巧和文本诠释四个方面,探讨南管曲词文本各方面的特征,借着与历代戏曲文本比较,初步获得南管曲吸收明代传奇的资料,进而发现南管曲保存了古老南戏痕迹。

  吕教授分析说,南管以古典文学与闽南俗文学写成的词作,“既能体现普遍性的汉族传统生活,又能表现闽南的文化生活。”他同时坦言,台湾南管是17世纪从大陆传播过去的,现今南管逐步趋于社会化和学术化,从南音馆阁引入小学、国中、大学等。

  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教授从南音的研究现状认为,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量专业音乐工作者投身南音乐学、南音史学理论的研究,“目前南音研究呈现了常态化、深入化、序列化。”

  王教授表示,今天南音的学术研究要传承创新实践相结合,应该着眼于研究“当代泉州文化中的当代南音”、“当代南音中所体现的当代泉州文化”是什么。“要使得当代南音既是传承南音的嫡系后代,又是南音创新的新生代。”

  作为海内外闽南人的乡音,南音随着闽南人外移,早已“声扬台湾宝岛,誉满客地南洋”,成为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具有历史考察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协同创新是研究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泉州师院副院长王珊指出,要在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中结合泉州南音本身的艺术特点、历史沉淀及生存土壤,制定科学可行的传承与发展方案,“这是南音研究的一项紧迫发展战略任务。”

  针对两岸携手传承发展南音研究方面,吕锤宽在采访中称,“南管有一种‘家乡情结’在其中。两岸交流日渐频繁,南管也在两地常态化交流中起关键作用。”

  王耀华提倡两岸要加强南音的合作交流,以多学科全方位研究出优秀的南音学术成果,共同提升两岸南音的学术研究和传承创新水准。

  此外,为期两天的研讨会还收录了35篇两岸南音研究学者的论文,台北艺术大学传统音乐系教授林珀姬、泉州师范南音学院尚晶和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蔡雅艺等人分别作《“今古相证”话“南音”》、《南音传承发展与创新》和《再现南音唱腔艺术之美》等报告,对南音的历史考察、艺术特色和南音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深入研讨。(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