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图片展
暨许寿裳与光复初期台湾的文化重建活动图片展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图片展暨许寿裳与光复初期台湾的文化重建图片展开幕式在台湾大学农学院农业陈列馆隆重举行,图为剪彩仪式。(刘丽华摄)
中国台湾网12月21日消息 2013年12月21日,应社团法人台南市文化协会邀请,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刊—《两岸关系》杂志社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图片展暨许寿裳与光复初期台湾的文化重建图片展在台湾大学农陈馆隆重举行,《两岸关系》杂志社法人代表、主持工作副社长钟河林、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党委书记黄籴问、台北市文化局长刘维公、台北市议员王鸿薇、台湾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李存智、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林崇义、社团法人台南市文化协会顾问张先鹏等嘉宾、媒体记者200余人出席开幕式。
《两岸关系》杂志社法人代表、主持工作副社长钟河林表示,赴台举办这个展览的目的,就是要用图片展这种简便直观的形式,向岛内同胞推介两岸交流的好场所-----大陆自2009年迄今设立的28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些基地,有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一方面的发源地或重要地址,如曲阜孔庙、湖南炎帝陵、随州炎帝故里、湄洲妈祖庙、解州关帝庙、永定客家文化园、固始根亲博物馆、泰山、江西龙虎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有的是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地,如南京中山陵、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园、合肥刘铭传故居、武昌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等;有的是两岸共同抗战的见证地,如,台儿庄、湖南芷江、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不论是何种类型,多年来,这些地方都以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独特的自然风光,唤醒了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赢得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向往和爱戴。两岸同胞在这里交流、参观、追思、感悟,既得到了美的享受,也得到了精神的升华。交流基地所发挥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两岸交流基地,既是两岸同胞的物质家园,也是两岸同胞的精神家园。
钟河林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期。进一步提升两岸交流的质量和效益,是两岸有识之士应该思考并实践的大课题。发挥好两岸交流基地在文化交流、文化认同方面的特殊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进而构建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两岸文化建设共同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些基地,两岸可以共同礼敬、传承、认识、弘扬中华文化的价值、意义、智能、力量,可以共同思考、研究中华文化的当代形象,可以丰富两岸文化交流的理论和实践,进而可以共同构建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图片展暨许寿裳与光复初期台湾的文化重建活动图片展以详实的数据,生动的图片,全方位的展示自2009年起迄今,国务院台办已批准的28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示范性工程,及台湾光复后以许寿裳为代表的一批大陆知识分子满怀着家园重建和民族振兴的理想抱负,先后东渡,与台湾人民一起致力于战后台湾的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的历史。许寿裳与光复初期台湾的文化重建图片展, 共有五个部分,分别是许寿裳简介、许寿裳赴台、许寿裳与台湾省编译馆、许寿裳在台湾省的学术活动、许寿裳在台北的生活与交友。展览以大量的珍贵照片全面展示了许寿裳先生在台湾的一段生命历程,以及他为光复初期台湾的文化重建所做的贡献。 这些已经泛黄的照片展示了台湾光复初期两岸人员互动和文化交融的部分历史画面,既带领我们重温一段尘封的往事,又启迪我们对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考。
据悉,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图片展适应两岸各界大交流形势需要,向岛内同胞充分展示大陆推动两岸交流的不懈努力,展示两岸交流合作的成果,以有效扩大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台湾的影响力,增强知名度和认可度。(《两岸关系》杂志社供图文)
开幕式现场舞狮表演——两岸关系继往开来。(刘丽华摄)
两岸嘉宾观看图片展,驻足“结语”处。(刘丽华摄)
台湾大学教授观看图片展。(刘丽华摄)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