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大陆记者看台湾:你们的北京 我们的台北

时间:2013年12月20日 09: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大陆记者看台湾:你们的北京我们的台北

  台湾《旺报》今日刊登了由中央电视台驻台记者撰写的文章,文章以北京、台北两地派驻记者的视角呈现出这两座城市20多年来的变迁:北京由萧瑟朴实的皇城发展称为喧嚣繁华的现代化都市,而台北则由闪亮亮的大城市放缓成为宁静淡泊的怀旧之都。这位记者感叹:“你们曾经的台北,如今成了我们的北京,而我们曾经的北京,如今成了你们的台北”。

  文章摘编如下:

  1992年,18名大陆记者采访团首次访台,新华社记者端木来娣写道:“台北高楼如林,闪亮着繁华的光辉……塞车、堵车成为了台北市民挥之不去的梦魇,现代化的步伐已迅速侵入了台北的每个角落。”

  这一段描述,在2013年更频繁地被台湾记者形容他们看到北京的感受,喧嚣繁华的现代化都市,伴随着污染、拥堵、物价高昂等关键词,成了今天北京的标签。

  同样是台湾记者,20多年前他们对北京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触。《联合报》派驻北京记者王玉燕说,她到北京时还是漫天的柳絮,在这样浪漫的场景,她惊喜地看着街上还有穿梭的骡车,响着叮当声。对于看惯台北灯红酒绿的她,似乎是穿梭到历史课本和影视剧当中,她告诉我们:“一到北京,我就爱上了这个地方。”

  有无数台湾朋友告诉我,那时的北京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印象。当时王府井大街还没有现在的高楼林立,国贸、大望路还是一片农田。而蜂拥来北京的台湾人带着“亚洲四小龙”的成就感,俯瞰着萧瑟又朴实的皇城,北京就这样定格在每个人的脑中,成了他们最深的记忆。

  2013年3月,首次来台驻点采访,从机场一路到台北,我以为会和前辈一样看到“闪亮着繁华光辉”,结果第一个印入脑中的,却是王玉燕对北京的描述。我们的车子七弯八拐在万华小巷里穿梭,看着窗外老式的骑楼,一间挨着一间的小吃店和商铺,心里暗想,妈呀,原来这是台北。

  台北好比一碗温吞茶水,不愠不火,相比之下,北京像一口涮羊肉的大铜锅,里面是沸开水,扑通扑通冒着热气,烧得人心神不宁。北京好比整个大陆快速发展的缩影,所有人都在拼命往前赶路,抱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想法,希望在这个时代能够狠劲地“抄”上一把。

  我工作的地方附近有个火车站,每天无数扛着行囊背井离乡的人,涌进这城市大街小巷,笼罩在空气污染、万丈高楼和无数汽车的北京,在他们眼里,北京才“闪亮着繁华光辉”。

  也许20多年前的台北也曾这样,如今却放缓脚步。虽然有时这种放缓对台北人来说并不完全是幸事。在北京受够打车之苦的我,在台北最享受招手便来的出租车,但司机却对我埋怨经济不景气,拉不到多少本地客,只好靠游客拉生意。

  我喜欢台北的旧街道,却总有台湾朋友跟我抱怨,“台北太破啦,上海浦东以前是农田,现在早把台北比下去了”;一个工作不错的台湾朋友最近向老板辞职,理由是想休息一下思考人生,我刚想羡慕他30多岁年纪便有如此境界,他却冷冷地说:“如果你工作10年,职位跳了几级,薪水却没加,你还要做吗?不知道未来要怎样,所以干脆停下来。”

  离开台北前一晚,从阳明山俯瞰台北,一直在想我眼中这个城市的宁静和淡泊,之于台北究竟是什么?我也在想,常会厌倦北京的浮躁喧嚣,之于现在还在那里生活的台湾人又是什么?曾经台北在大陆人眼里“闪亮着繁华的光辉”,而如今这里却成了我们这些走得太急、太凶的北京人,偶尔歇下脚来喘口气的地方。

  你们曾经的台北,如今成了我们的北京,而我们曾经的北京,如今成了你们的台北。(文:胡婧)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