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经洞流失文物何以归?数字化探路实体遗珍复原
中新社敦煌11月8日电 (记者 冯志军)今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120周年。近几年,敦煌研究院对发现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云游道士王圆箓的“道士塔”进行了保护加固。而流失海外的藏经洞文物数字化回归工作,亦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11月7日至9日,“2020敦煌论坛: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进行。“如何让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回归?”成为与会的150多位敦煌学专家、学者聚焦热点。
120年前,敦煌藏经洞内数万卷古代文献及纸本绢画被发现,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门综合性学科——敦煌学。由于大量出土文物流失海外等历史原因,中国的敦煌学研究一度处于落后状态。后在官方支持和大批学者携手努力下,中国敦煌学研究历时百余年,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敦煌学研究中心。
“藏经洞文物流失了,其回归是几代‘莫高窟人’的夙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流失文物本体的回归是一个历史遗留难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但利用数字化技术,加之该院与海外敦煌文物收藏机构多年的合作,制订了一个可操作的“数字化回归计划”。
“这个数字回归的最终目的,不只是置于网上让公众看一看,可能最终要做成实物、拿到手上。”张先堂透露,通过高精度扫描,利用数字化复制技术,完全可以把流失海外的藏经洞文物原件复制出来,这既可以供学者研究,还可以办展览,为更多民众了解敦煌学提供方便,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
为实现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回归”,敦煌研究院启动了“数字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项目——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回归”项目。据介绍,关于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目前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数量,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万件,以文献为主,也有绢画、麻布画、纸画、丝制品、器物等艺术品流失海外。
据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介绍,该项目初步预算总经费2.5亿元人民币,按10年实施期计划。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藏经洞文物流失已有一百多年,这期间中国学者一直在努力“追索”,但目前实体文物回归仍比较困难。“数字化回归”则可以通过影像与世界共享敦煌学研究。(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