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英:深圳“三座雕像”的审美超越
“深圳奇迹”的文化样本
——“三座雕像”的审美超越
■吕国英
走进时空隧道,观瞻人类文明化里程,最为经典、纯粹与明丽的矗立,往往具有文化样本的独特魅力。从近乎“一张白纸”的南海边陲小镇,到享誉世界的“奇迹之城”——当代深圳人所创造的“深圳奇迹”,非常经典又特别彰显地提供了这样的范本。
壹
深圳源“圳”,是农耕圳田之“圳”。
深圳之“圳田”,来自历史深处。“圳”表地形状貌,也示古代耕田之法。
论形貌,先说“深”“圳”字源由来。观“深”,从水,罙声,而“罙”是“探”的本字,表示伸手探穴,本意是表达探测潭水之深。如此,“深”之形貌,意为水深难测;视“圳”,从土,从川,前者表示田地,后者意指河流。如此,“圳”之形貌,意指田间水沟。也由此,深圳之名者,是指附近有一深水河,又水泽密布、沙丘陵地,且以耕田为业的区域范围或乡野村落。深圳之“深水河”,就是今天的“深圳河”。
说古人耕田之技,不能不谈遥远传说。轩辕黄帝有玄孙,名后稷者,是尧舜时代的农官,其发明圳田之耕种技法,教民耕种,成为第一个种植稷、麦的农神。《汉书》有载:后稷始圳田。是为后记。何为圳田?《齐民要术》载:一亩三圳……播种于圳中。其实,有圳即有垄,圳与圳之间高出部分为“垄”,垄与垄之间的条沟就是“圳”。古人整田,圳、垄相间,且轮换种植,又年年交替,既易保墒,又充分利用地力。此圳田法传至江南,变为圳中排水、垄上种植,但轮耕不变。深圳之“圳”,即为此“圳”。
检视深圳史,远在夏商年代,深圳是古越部族远征海洋的“驿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开始融合中原汉文化。东汉建县,深圳归属宝安,后置东官郡,管辖地范围包括今天的深圳、东莞、香港。深圳作为地名,始于明永乐年间,至清初年,深圳建墟,至此便第一次成为集镇所处。近代起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割让、租借港岛、新界、九龙半岛,自此深圳与香港便划境分治。显然,尽管深圳代有变迁,但圳田为业却始终如一。而这种“圳”之历史,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深圳地区爆发多次大规模逃港事件,而步入历史拐点。
一“圳”千载,是世代深圳人刻在土地上的“痕迹”,承载漫长的农耕记忆,也是“深圳奇迹”的“零公里”与“一张白纸”。
贰
深圳尚“牛”,是《拓荒牛》寓意之“牛”。
《拓荒牛》是件大型青铜雕塑,也是深圳市第一代城市标志。观《拓荒牛》,此作横向展开,由两个单元构成,一为牛形雕塑,另为树根造型。整件铜雕,大气磅礴、韵律十足,既呈极致动感,又富现代美感。细观牛形雕塑,全身紧绷、肌腱凸起,四蹄竭力后蹬,头部抵向地面,整个躯体呈现竭尽全力、负重前行的状貌形态。相较牛形雕件,紧置其后的树根雕塑,则尤显陈腐、沧桑、繁复,密麻的年轮,粗糙的树皮,杂乱的根系,呈现被连根拔起之状。整座雕塑,以牛形为审美意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埋头苦干、耕者不疲的拓荒牛精神。
缘何塑“牛”,并作为城市标志?随着一声填海建港的“开山炮”在蛇口炸响,国家特区建设战略率先在深圳实施。深圳也从此告别“圳田”历史,开启“工贸”新篇。“圳田”是晒盐、种稻、殖珍珠,也是采茶、捕鱼、种香料,而“工贸”是建工厂、盖高楼、“种”企业,还是造港口、通大船、畅物流。“圳田”种出的只是农副产品,而工贸“种”出的则是座座大厦、处处工厂、片片新区,又列列船队、条条物流。
短短几年时间,深圳之“圳”消失了,代之而立的是一座现代新城——作为国家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从千载一“圳”,涅槃性突变、梦幻般崛起,成为活力四射、光彩夺目,又魅力无限的现代化国际都市,不仅创造了“深圳速度”,呈现了“中国高度”,还创造了财富增长的神话,演绎了城市进化的奇迹。这是一段城市崛起史,更是当代深圳人的拓荒史。
显然,“拓荒牛”是一种意象,承载着当代深圳人,包括驻深军人尤其是参与特区早期开发部队官兵的奉献牺牲、顽强开拓。非常具有象征意味的是,《拓荒牛》雕塑中的“树根”,正是深圳人在建厂造楼中挖出的陈树老根,代表着古老的农耕意识、保守思想和陈腐观念,由雕塑艺术家原型写生而来,作为雕塑的一部分,由“拓荒牛”连根拔出,寓意拓荒维艰,而“拓荒”者所向无艰!
深圳尚“牛”。在深圳标志性大道——深南大道,于深圳市委大院门前,《拓荒牛》雕塑坐落成像,是人文景观,更是特殊城标,其文化意义,不宣尤彰。
叁
深圳塑“人”,是《闯》者抽象的“巨人”。
兹《闯》者,是继《拓荒牛》之后又一尊大型金属雕塑。作品主体是人形铜像,相辅构件为不锈钢质框架,形成一尊别具象征、又寓意非常的雕塑作品。
《拓荒牛》诞生于深圳改革开放五年之后,体现率先投入特区建设者的精神风貌;《闯》者,创作于特区十年建设发展之后,表达新一代深圳人的意气神采。前者——“拓荒”,让深圳成为“世界工厂”,后者——“突破”,令深圳实现“涅槃”,成为国家创新典范、世界发展传奇。
不言而喻,从无到有,需要“拓荒”,从有到强,需要新的“拓荒”,而这种新“拓荒”,是站在更高起点、实践更高目标的开拓与创新。
如此,“闯”者成为深圳新一代拓荒人,求突破、志创新,让特区从“世界工厂”,变为“创新之城”“硬件天堂”“创客之都”,并拥有“硅谷”一样的称呼——“深谷”,还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闯》者正是在此语境下,作为深圳的第二代城标,创作诞生。
在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上千项“全国第一”,以光电、模块、缩微景观及多媒体形式展示,讲解员一脸的自豪、骄傲,观众自始至终地感叹、赞许,记数诸多“第一”内容,成为博物馆中永远的“风景”。
一代“闯”人,让深圳“颜值”更美、“气质”更佳、“含金量”更高;一尊《闯》者,不仅凝聚、承载一代“闯”人的精神风姿,尤使深圳展现蓬勃、创新、敢闯第一、善攀高峰的文化魅力。
观《闯》,这是一尊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巨型雕塑,一位肌腱发达、神情坚毅的巨人,正聚合全身之力、向外推开一扇重门,新的天地豁然面前。人形部分几近裸雕,发达、结实的肌腱,周身凸起,在前胸、后背、臂膀与腿部,形成健美与力量的块体;自信、坚毅的神情,展现舍我其谁、不可阻遏的气势与胆魄。门形雕塑简约、象征,三条矩形不锈钢体构成“门”形,连同基底将人形雕塑“围困”其中,门梁中央处的锯齿形裂口,让整尊雕塑动感强烈,寓意彰显——突破,就是要打破旧“框框”。安置于深圳博物馆旧馆门前的这尊雕塑,成为深圳的又一人文景观。
无疑,《闯》者“巨人”,是新一代深圳人的典型化概括、艺术性凝结,是通过具象的形式语言,呈现对一代深圳“闯”者之人,抽象的提炼、典型的表达。
肆
深圳立“像”,是《袁庚》雕像承载的像外之“像”。
这尊雕像的原型——袁庚,是为炸响中国改革开放之开山建港“第一炮”、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之口号,并率先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巨型标语牌“举”在蛇口工业区土地者,同时也是“蛇口精神”的缔造者。简要而传奇的生平,刻写在雕像基座的石碑上: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灵魂人物,是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等著名企业的创始人,是百年招商局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具有标志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还是这位创造“蛇口模式”的传奇老人,被誉为“百年一男儿”。
这尊雕像为站姿造像,呈闲庭信步、神采奕奕、悠然前行之状貌。雕塑中的袁庚身躯高大,目光炯炯,精神矍铄,且宽额阔面,笑容自信。细观人物塑像,袁庚身着纽扣解开的衬衫,裤管随意挽起,西装搭于手臂,发丝、衣角、领带,随着习习的海风,和然飞扬、飘动,展现着逸然、从容、达观的精神风貌,承载着大融、超越、致远的雕像文化意涵。
显而易见,袁庚雕像是艺术化了的袁庚,也是典型化的当代深圳人的雕像,是对袁庚的审美超越,也是对新一代深圳人的审美超越,而预见未来、行至远方,则是这种超越的思想理念引领,更是文化艺术的沐浴与承载。
袁庚是地道的深圳人,其生于深圳、长于深圳,早年参加革命,也近乎始终战斗在深圳的土地,在特区建设元年,擎旗蛇口工业区,创造“特区理念”“深圳速度”,成就特区改革幕后“操盘手”传奇,是特区人的名片,更是深圳人的代表。巧合的是,袁庚诞辰百年,《袁庚》雕像在蛇口海上世界揭幕,而这里正是当年炸响“第一炮”的地方。雕像“聚目”之处——深圳湾,正是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核心区域。
“大湾区”是深圳的远方辉煌,经济特区的未来与超越,需要一代超越之人,而一代超越之人的涌现,需要超越文化的引领、培塑;“超越”实践又不断创新与厚重超越文化,形成互为因果、良性循环的文化氛围。
在前海蛇口自贸区,“WE THE FUTURE(我们即未来)”的巨型标语,在当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旧标语牌的“映衬”下,更显光耀夺目,袁庚“向前走,莫回头”的话语,也尤其“爆燃”,展示着深圳人对实践超越的认同与自觉。如今,特区发展瞄准前沿科技、核心技术、新兴未来产业,而进驻“前海”者均须世界领先、全国首创(领先),且前瞻、创新、绿色、可持续的独角兽企业,也成为这种超越的现实读本、实践回应。
伍
深圳从“圳”走来。如今,“圳”已无踪,“深”也早已变了模样,如琼浆、似玉带,波光潋滟,穿城而行,滋润深圳灵秀,扮靓特区景观。
显然,“圳”只是一种文化符号,带有强烈的农耕色彩。深圳之“圳”,一“圳”千载,由漫长的农耕社会所塑“型”,让深圳有了漫长的记忆,也让深圳曾经停滞于圳田的历史。
“圳”太久,必“拓荒”。“拓荒牛”让深圳完成了从种田到“种”厂、从种茶粮充饥到“种”企业富足的转变,也让深圳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化的第一次辉煌,是拓荒者的辉煌,也是拓荒文化的辉煌。
文明与发展无极,“拓荒”无穷。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高目标的攀援,不仅要尚“牛”,尤其要尚“人”——人的突破性、创造性。“闯”者之人,让深圳从“种”企业到“种”技术、从“种”科技到“种”创新科技的转变,又让深圳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城市”的第二次辉煌。这也同样呈现了“闯”者的魅力——创新文化的魅力。
世界有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还有东京湾区。中国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最美、最大、最强湾区,不仅需要能“种”当今领先技术的“闯”者,尤其需要能“种”从无到有的未来、前瞻性技术的新型人才,而这种人才是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之人。深圳通过立“像”而正在培塑、兴起的超越文化,让深圳涌现更多超越之人,勠力“大湾区”,迎接第三次辉煌的到来。
活跃的经济与社会实践,创造活跃的文化,而活跃的文化又往往引领与强力推动社会、经济实践。从“拓荒牛”到“巨人”,从“巨人”到“超越”,且继续“超越”前行,在不足40年的时间里,深圳完成两次跨越,进入第三次跨越,无不彰显文化的力量。
先进的思想理念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思想理念源自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往往就是先进思想、先进理念。先进思想理念唯有“化人”,方呈现强大力量。深圳是新型移民城市,第一代人崇尚“拓荒”文化;第二代人实践“突破”文化,第三代人创造“超越”文化,三代人的文化历程,也是从意象于“牛”、到抽象于“人”、再到具象于“我”的三次跨越。
深圳栖巨鲲,天地造化图。人文矗鹏城,当惊世界殊。“深圳奇迹”的文化样本,跨越历史、建构当代,又超越自我、行向远方。
作者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评论家,文化学者,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长征副刊”主编、高级编辑。创立“‘气墨灵象’艺术论”,提出“艺术创作十个命题”,论述“‘艺术,灵魂之美在哲学’的九个要义”,建构“书象”说,撰写“中国牛文化千字文”,著述出版专著多部、重要艺术新论多篇,逾数百万字。多篇(部)作品获国家、军队重要奖项。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奋斗致远 牛文化》《新闻“内幕”》《中国牛文化千字文》,其中《“气墨灵象”艺术论》主要立论由多家媒体连载或选载,《大艺立三极》由中英两种文字出版,《陶艺狂人》《神雕》多次再版。
主要观点:“气墨”是“墨”的未来;“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本质规律;美是“气墨灵象”;艺术创作贵在“意想不到”;好作品终究需要好语言;艺术立象决非现实物象;艺术演进:从“完美”到“自由”;视觉美、思想美不可偏颇;创作,用性灵开启质料;超越,向艺方生、向术即亡;书写入“象”方为美。
主要艺术新论:《书之入“象”方致审美远方》《“书象”之美在“通象”》《自成高格入妙境》《“贾氏山水”密码》《美的“自由”与自由的“美”》《六论“张继书象”》《艺术,心狂方成大家》《天才,晚成方可大成》《“色彩狂人”的非常之道》《“花”到极致方成“魁”》《心至“艺境”尽通达》《湛然寂静漾心歌》《三千年的等待》《丝路文化的“水墨乐章”》《重构东方艺术舍“彩”其谁?》。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