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口袋公园”满溢文化味儿 群众享受绿色福利
“口袋公园”满溢文化味儿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或古朴,或雅致,或时尚,一个个街头小游园,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全省城乡。
近年来,河北省各地不断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注重把更多的绿地建在百姓身边,精心规划、统筹推进,建成3600多个小、匀、精的“口袋公园”,让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福利。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贤明介绍,城市“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一般指规模较小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有效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绿色活动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口袋公园”建设上各有“高招”。
石家庄:拆违建绿,打造别具一格小游园
近年来,石家庄市把建设特色街旁游园作为提升城市环境、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利用房地产代征及拆迁零散地块大力建设街旁游园,并对原有游园实施艺术化提升,打造了一批特色突出、便民宜用的“口袋公园”。特色街旁游园建设作为石家庄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利民惠民实事之一,得到了充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每年均能新建15万平方米特色游园,并提升5万平方米现状游园。
石家庄市游园选址突出便民化,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等措施,新建游园控制在居住区周边500米范围内,满足群众就近遛弯、休憩的需求。游园设计突出特色化,种植大叶女贞、油松等常绿植物,元宝枫、鸡爪槭等彩叶植物,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了师大“桃李园”、裕华路“松石园”、振一街“文化槐安·儒墨风香”历史文化园等别具特色的小游园。游园建设过程中还配备了垃圾桶、太阳能灯、无障碍坡道等便民设施,让百姓可以舒心使用。
振一街游园整体风格采用新中式,通过“对景、框景、漏景、夹景”等手法,使人们漫步其中时所见景观不断变化,产生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增添趣味性。同时,建设有仿古建半亭与四方亭、景观廊架、特色挡墙、特色铺装等景观小品,突出了儒墨风香的历史文化特色。
庄北二期游园是一座以滹沱河历史文化为背景建设的“古运粮河码头文化园”。游园内设计有国学讲堂、船头观景台、六角亭、回廊、石舫等。游园建成后,附近的市民张大爷成了园子里有名的热心宣讲员,张大爷是老石家庄人,对庄里的历史“门儿清”,又是个国学爱好者,正巧家门口就建了这么一座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园,张大爷时不时在亭子里开办“历史小课堂”。他说:“有了这园子啊,没事我就来锻炼锻炼身体,给附近的小朋友们讲讲咱们石家庄的历史,讲讲咱们庄里的‘母亲河’,讲讲国学。这园子里石舫、回廊、亭台样样有,寓情于景,孩子们听得认真,我自己讲得起劲儿,感觉自己又年轻好几岁。”
除了已建成游园,石家庄市园林局在规划新建游园过程中,还充分调研市民对已建成游园的意见建议,同时,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特色,在设计过程中与设计单位、专家等精心打磨设计方案。河北师大东门“桃李园”的设计者告诉记者,在设计过程中,他们以“桃李芬芳、香满四方、山水相融、交流共享”为主题,以山水为骨架打造山地游园景观。增加了景观桥、微地形、滨水绿道、花瓣景亭等景观特色,贴合师范大学“怀天下、求真知”的校园文化,为学生们提供户外活动场所,为周边居民提供游憩空间。
邢台:一园一主题,融合绿化与文化
邢台市把游园建设作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推进城市绿地共享的有效抓手。2017年以来,结合拆违拆迁、闲置地整治,在市区街角、沿河两岸、重要节点、小区周边,因地制宜建设游园68个,市区公园游园数量达到142个,把游园建在百姓家门口,让市民“出门有游园,散步闻花香”。
拾忆园,位于车站路与新西街交叉口,是2019年该市建设的游园之一。整个游园以城市记忆为主题,以红砖建筑为特色,有“红砖艺术广场”“回忆廊”“记忆圆廊”等建筑景观。住在附近的张大妈说:“现在家门口建了游园,面积也不小,这个红砖景观做得漂亮精致,看到这个让我想起了原来的红砖青瓦房,真好!老人孩子都喜欢来玩。”
市城管局副局长、园林局局长姜志远说,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城市需要文化滋养,文化带来美感,激发市民的自豪感,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价值观。我们的城市,应该是一幅立体画卷,它所书写的,应该是城市的底蕴、城市的韵味、城市的品位。在游园建设上,我们坚持“绿化+文化”,注重绿化与文化融合,镌刻富有特色、属于自己的城市符号。通过“文化建园”,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在游园建设上,邢台市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整体定位,统筹规划设计。园林设计所工程师曹立颜介绍,市区以“昔日五朝古都·今日一带一路”为主题,展现邢台悠久历史文化的游园建设了9个;以城市记忆为主题,唤起百姓对“乡愁”回味的游园建设了2个;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满足百姓休憩、健身需求的游园建设了49个;以“善心、孝心、爱心”为主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游园建设了6个。基本做到了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实现了由绿化向园林的转变。该市坚持互联互通,构筑“沿路、顺水、连景”的休闲游憩绿色网络。结合绿道建设,实施连线“串珠”工程,串公园、通游园、联景点,形成了以路为“轴”,以水为“带”,以园为“珠”,以廊为“屏”的绿色大格局。
邯郸:文化建园,展示古都历史底蕴
作为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邯郸不仅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是闻名中外的成语典故之乡,在“口袋公园”的建设中坚持“文化建园”,充分展示古赵之都的文化底蕴,使一座座小游园有了文化的“魂”。
走在邯郸的大街小巷,小游园令人目不暇接。在人民东路与滏河北大街交叉口的荀子园里,热心市民骆大妈告诉记者,她和老姐们儿几乎每天都来荀子园唱歌,“从我们住的家属院步行到这儿就五六分钟,这个园子叫荀子园,园子里有荀子的雕像,我们都知道他是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你看这小游园环境多好,凉快、有树荫儿,还有凳子、亭子……”骆大妈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一路之隔的罗敷园则花坛锦簇,曲廊玲珑。主景位置,一尊3米多高的汉白玉罗敷采桑雕像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斜穿游园的绿藤长廊吸引了一群豫剧票友,吹拉弹唱,陶醉其间。
漫步邯郸街头,毛遂园、迎宾园、博雅园,一个个精致的小游园,让广大市民领略到浓浓的文化味儿和满满的获得感。据了解,目前邯郸市共有670多个“口袋公园”,星罗棋布于主城区和各县(市、区),形成了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生态多样的城市绿化新景观,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绿色氧吧”和休闲娱乐好去处。
黄骅:引湿地入园,突出乡土文化特色
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沿海,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这些自然条件制约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面对不利自然条件,黄骅市结合自身实际,化不利因素为建设亮点,通过引湿地入园和一系列治盐排碱措施,在盐碱地上实现了绿树成荫,筑起了自己的绿色家园。
黄骅市科学规划,选择白蜡、国槐、柽柳等耐盐碱植物作为当地主要园林绿化植物,这些树种虽然生长相对较慢,但生命力顽强,能够扎根于这片盐碱土壤。湿地是黄骅城市土地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该市通过“引湿地入园”“拆墙献绿”“征换增绿”等多种方式开展绿地建设,截至2019年底,该市建成2公顷以上的公园游园8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01平方米,这些公园游园全部免费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垂钓、娱乐的最佳场所,大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专家认为,湿地入园的绿化方式,尊重了原地理生态,节省了投资成本,既突出了乡土文化特色,又将节约型园林的理念融入其中,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典型示范。
城市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使黄骅曾经的“遍地白”,变成了现在的“满目绿”,对城市环境起到了巨大的调节改善作用,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全市绿化面积达到1233.38公顷,建成省级园林式小区10个、园林式单位15个、园林式街道5条,整个城市绿树成荫,水清气净。先后荣获河北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