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火鼎公婆:源自草根的“魔性”之舞

2020年04月14日 14:19:00来源:福建日报

  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浓妆艳抹媒婆痣,宽袖阔腿摇摆姿,熊熊烈焰烧妖氛,公婆抬鼎留乾坤……说起泉州乃至闽南最“魔性”的民俗表演,火鼎公婆一定榜上有名。独具特色的乡土气息、诙谐逗趣的表演形式、神秘的民间信仰色彩,让它根植于泉州草根文化的血液中,寄托着百姓对消灾解难、国泰民安的希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大小小的民俗活动取消,但“泉州鲤城火鼎公婆”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润珠并没有闲着,她通过线上渠道,为学习者们示范动作,督促大家在家勤练习。她说,我为乡亲送欢乐的初心从未改变。

  火鼎“踩路”,“公婆”扮丑

  史料记载,清代中后期,火鼎公婆表演已在泉州城乡流行,多见于迎神赛会的民俗踩街活动。民间认为,这种表演源于城隍、王爷等神祇出巡时抬火鼎“踩路”,表达了人们对驱除疾疫、驱邪镇恶的向往和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求。

  过去,火鼎公婆表演一般由抬着火鼎的“火鼎公”“火鼎婆”及挑着柴火担子的“女儿”组成。“女儿”需不时往火鼎中添加柴火,让火鼎越烧越旺。但表演者也常被烫伤,脸会被熏黑。随着时代变迁,柴火已为“电子火”替代,同时不再有“女儿”挑柴,表演核心集中于“公”“婆”二人。2007年,“泉州鲤城火鼎公婆”被列入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为“丑角”,火鼎公婆的装扮与泉州高甲戏中的“破衫丑”“家婆丑”相似,有浓郁的地方戏曲韵味。吴润珠介绍说,单是火鼎婆的舞蹈步法,就分为小碎步、掌中木偶步、提线木偶步、四方步、上山步、下山步、过独木桥步等近十种。

  更妙的是火鼎公婆的神情手势。踩街时,演员根据队伍节奏自由发挥,舞姿神态变化无穷。虽然是丑角,“公婆”表演“打情骂俏”须体现出诙谐滑稽感,“歪唇咧嘴”亦显可爱。如何神形俱佳,全凭演员自身的经验和默契。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装扮和道具就显得特别重要。“火鼎婆”浓妆艳抹的脸上,常点着一颗蜘蛛状的媒婆痣,寓意“知足常乐”;“火鼎公”则头戴圆帽,身穿马甲褂子和宽筒裤,脚着黑布鞋,手拿长旱烟管。两者风格既诙谐又和谐。

  “观众开心,我就开心”

  从14岁拜师算起,吴润珠已整整扮演了39年“火鼎婆”。她还记得,学艺初期,师父是村里年过古稀的吴世聪老人。“虽然师父瘦瘦小小,但他是个‘练家子’,演起‘火鼎婆’来神形兼具、风情万种,一摇扇、一扭头,全身都是戏。”吴润珠说。

  当年,娱乐活动少,民俗表演很受欢迎。火鼎公婆、踩高跷、拍胸舞蹈、跳鼓舞……喜欢表演的吴润珠样样都学。“民俗表演没有科班,就看自己领悟力,更多靠实践积累。”拜师不久后,她就经常跟随师父参加十里八乡的踩街活动,一点一滴熟稔了技艺。而今,插上夸张的大花,套上宽袖阔腿的衫裤,蒲扇一挥一舞间,吴润珠就瞬间化身为逗趣的“火鼎婆”。

  “看师父表演好像很简单,学了才发现很辛苦。”吴润珠说,走上山步,腰要后挺;走下山步,腰要猫着;走独木桥,脚尖要踮着……这些细节,不光要多年苦练基本功,还要在长年表演中体会总结。

  虽然火鼎公婆的表演短则几分钟,长则七八个小时,但吴润珠绝不愿敷衍,常常一场表演下来,她感觉“骨头都不是我们的了”。围观观众的肯定、赞赏和有趣的互动,让她跳得不知疲倦。“观众开心,我就开心。”这是吴润珠坚持数十年的最大动力。

  艺术印记,百年传承

  泉州民间信仰氛围浓厚,作为最“根红苗正”的“火鼎婆”,吴润珠过去每年都有数百场表演。近年来,各地响应移风易俗号召,一些依赖于祝祷活动的表演随之减少。由于收入不稳定,专职从事火鼎公婆表演的人并不多。

  “当年一起学的十几个孩子,现在还在表演的只有我一个。”吴润珠告诉记者,虽然民俗活动少了,但作为原汁原味的泉州民俗特色表演,火鼎公婆仍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和文旅部门的重视。一些商铺开业、大型晚会,也常能见到火鼎公婆的身影。

  “从我师父的师父那辈算起,仅是我们这一派,就传承了百余年。”现在,吴润珠也成了很多人的师父,她的丈夫在工作之余也向她学习“火鼎公”的表演,日积月累,如今也成了“半专业人士”。2016年春节,吴润珠夫妇受邀参加央视春晚泉州分会场的表演,成了一对真正的火鼎公婆。除了在本埠献艺,她的舞步还出现在港澳台及马来西亚等地。

  近年来,随着泉州对当地非遗项目加大重视和推广,慕名前来向吴润珠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有艺术团成员、高校师生,还有来自德国、日本等国的外国友人。他们的共同点是对闽南传统民间艺术感兴趣。”吴润珠说,只要有人来学,她就用心教,希望这些学习者能把火鼎公婆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令吴润珠欣慰的是,泉州不少学校正在将闽南传统艺术的传承付诸实践。比如,从幼儿园到中学,吴润珠多次到校园里为孩子们上课,大多数人对火鼎公婆的艺术特色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018年,吴润珠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政府对我们传统民俗这么支持,我一定会尽力去演出,直到跳不动为止!”虽已过“知天命之年”,她仍怀着满腔热血,不遗余力地推动火鼎公婆表演的传授。“希望它能一代代流传下去,成为闽南人永远的民俗艺术印记。”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5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