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墙壁绘画 她用中国线条绘制世界故事
当过报纸美编,醉心墙壁绘画,她用中国线条绘制世界故事
文那:在墙上画出自己的神仙宇宙
本报记者 牛春梅
央视热播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让许多观众认识了画家文那,她把孩子们纯净的诗和空灵的画面完美结合,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难忘。
从餐厅起步的壁画之路
其实在文那的作品中,这些壁画还不是最仙儿的,文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笔下的那些她自己创造出来的神仙,在世界各地的墙壁上诠释着一个美妙的中国文化图景。
文那毕业于清华美院版画专业,毕业去了《北京青年报》做美术编辑,工作之余会画插画,喜欢看话剧的她,也不时免费替一些剧组画海报。
让她的笔从纸上变到墙上,进入神仙的世界,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有个朋友开餐厅,让她帮忙在墙上画个武将形象,虽然是第一次在墙上画,第一次画这种风格的作品,但没想到画的很顺利,第二天她又画了个哪吒,第三天又画了一幅……慢慢地,她的风格开始转变。如今再看,那种自然而然的转变,在墙上由着性子自然流淌出来的状态,文那觉得还是因为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
从一开始,文那笔下的神仙们就有一些不同,比如哪吒,被她起名移风、踏火。有一次她和同事去景德镇玩儿,当地一个艺术家看到她在小杯子上画的哪吒大为惊叹,就拿了两个大罐子让她画。罐子太大,她随便画的武将怎么也填不满,懒得再画的文那就给两个形象取了名字叫“束海”和“调云”,还给他们编了故事写在罐子上。
“文那式”神仙走向世界
在朋友餐厅里画的武将只是为文那打开了一个新的出口,而景德镇三宝艺术村则让世界认识了文那和她笔下的神仙。
三宝艺术村是一个国际艺术村,全世界的艺术家在那里驻场、工作、交流。最初,文那是作为插画家受邀来到三宝,艺术村的主人、陶艺家李见深邀请她参加展览,但希望先看看她能给出什么作品。想了想只有大幅的壁画才能镇住场子,文那干脆跟李老师说:“我给您画一面墙。”
站在墙面前,文那并没有想好要画什么,看看自己所处的这个淳朴而又充满艺术氛围的村子,她想让神明护佑着这里,让这个村子一直存在下去。于是,她选择了把灶王爷和酒神杜康、茶神陆羽画上墙。“刚开始心里挺没底的,因为画了一半的时候李老师站在我身后看,没有说什么夸奖的话,过了一会儿还走开了。”让文那没想到的是,过了一会儿李老师邀请了更多外国艺术家来围观她画画。因为赞赏,李老师又在村里给她砌了几堵墙,让她随心所欲去画。
2010年底,意大利阿拉香艺术中心的负责人去了景德镇参观三宝村,看到文那画在那里的壁画,十分惊叹,便邀请她去给自己的艺术中心画一幅壁画。
在位于地中海海湾一座小山上的阿拉香,文那曾创造了两位洋神仙——山神“牵山”、海神“照海”。“牵山”翘着兰花指捻线牵山,“照海”宛若灯塔,额中有一束强光射出。虽然是生造的神仙,但那种带着东方文化印记的神秘感却让当地人着迷得不行,也因此引起了西方艺术界对文那的关注。随后几年,她先后接到了来自意大利、荷兰、新西兰、德国的邀请,去当地的艺术馆开展。
喜欢戏剧的文那也喜欢编故事,就像最早的“束海”、“调云”,她画的每个神仙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文那曾在荷兰一所学校里的墙上创造了神仙“拔海”,“因为荷兰是一个低于海平面的国家,我就想他们需要拔海把海像城墙一样拔起,守护荷兰国土。”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编的这个故事被当地人刻在牌子上,当成一直存在的传说。
“文那宇宙”未来可期
天马行空的独特创作让文那得到了更多邀请。靠着这些商业活动,文那拥有了更多创作的自由,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在文那之前,国内的壁画创作多是知名艺术家受邀在机场、地铁等公共空间创作的,而文那则硬生生地开辟了一个壁画的商业市场,以壁画这种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输出。市场的需求让她有了更多创作的自由,足迹遍布国内外,但最让她高兴的是,这些商业邀请帮她推动了《文那经》的前进,“我最终的目标是《文那经》这个故事,以各种形式呈现会让故事更具真实性。”
《文那经》是文那创造的神仙们的合集。她有意识地收集以前画过的形象,把故事规规整整地记录下来,或者新创造人物,再编故事,然后再等待需要它的地方。她用毛笔在纸上绘制形象,然后再为形象配上半文半白的文字。从线条到文字,这些神仙都带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印记,但又是完全创新的,那些生动的文字叙述,为神仙们赋予更多生命。
就如许多奇幻类艺术作品都要建立一个自己独特的宇宙一样,文那笔下的神仙也在慢慢形成一个新的宇宙,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多个形象。每个神仙各司其职,几个神仙组合在一起就有了故事。文那说,她不仅有了许多短篇故事,而且心里也有了长篇故事的坯子,只是需要更大的舞台把这些故事呈现出来。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