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影评:不完美的完美

2020年03月17日 09:38:00来源:北京日报

  不完美的完美

  李梦

  最近重温电影《黑天鹅》,一则忍不住感叹娜塔莉·波特曼在片中的出众演技,二来也对柴科夫斯基的芭蕾音乐添多几分好感。我向来难被芭蕾音乐的魅力触动,常觉得那些配合剧情的乐音过于煽情、流于浅表,无法与老柴宏阔幽深的交响曲相提并论。不想,电影《黑天鹅》中,女主角从自怜到自弃,再到觉醒与自我救赎的故事,竟扭转了我对于原曲的刻板成见。《天鹅湖》中不乏关乎人性光暗的探问,绝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

  《黑天鹅》当年斩获颇多奖项,却独独少了原创音乐类的荣誉,事缘评审认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被借用过多,较难以“原创作品”视之。的确,片中故事围绕纽约某知名芭蕾舞团排练经典名作《天鹅湖》而起,围绕波特曼饰演的芭蕾舞者妮娜获选担任新舞剧女主角后经历的内心挣扎而展开,本就离不开老柴和那部人人熟知芭蕾舞剧的影响。不过,配乐作曲家并未“照搬”原曲,而是将既有的旋律改写、重新配器,再编排以融入剧中,不断推高角色情绪,更凭借音符间的张力,营造出一重亦实亦虚、似真似幻的情景。

  电影看似谈论妮娜与身边众人的相处,与严厉的、有强烈控制欲的母亲,与不断激发她、挑剔她的艺术总监,与同在舞团中、看似和睦实则彼此猜忌的舞者莉莉,其实拨开表象,女主角需要直面、需要挣扎摆脱的,从来都只是自己的拘谨、惶恐与脆弱。片中有人与人之间互释的友善(尽管从来短暂),更多的是误解,是嫉妒,是缠斗,与笼罩全片的晦暗色调一样,让人感觉压抑甚至绝望。起初,妮娜是天真的女孩,爱做粉红色的芭蕾梦,梦中的自己站在舞台中央,领受台下众人的鲜花与掌声。这时的配乐以双簧管奏出,是柴科夫斯基在芭蕾舞剧中写给纯洁优雅“白天鹅”的旋律,亦应和妮娜彼时的心境。

  当总监选中妮娜担任《天鹅湖》主角后,却觉得她仅仅能扮演好纯洁优雅的白天鹅,而无法诠释黑天鹅的邪恶与嚣张。从来追求完美的、倔强的妮娜无法忍受总监不断的质疑与挑衅,也愈来愈受不了母亲的过度关爱与监控。影片行至中段,妮娜开始焦灼慌乱:她渴望被认同、被赞美,却走错了方向。此处,配乐不再如开篇时那样真纯无忧。紧张的弦乐合奏出现,隐隐如远雷一般的敲击乐器出现,将观众拽入探不见前路的深谷中。

  妮娜的压抑终得释放,要归因于莉莉的出现。莉莉开朗、神秘、性感,与“小白兔”式的妮娜相比,显然是更合适出演黑天鹅的人选。妮娜的自疑,对莉莉的嫉妒,对母亲的惧怕,对总监的厌恶,愈积愈深,愈演愈烈,终于将她推向癫狂的边缘。新舞剧首演当晚,她甚至开始出现幻觉,以为自己误杀了莉莉,以为自己身上长出黑色羽毛,变成一只邪恶嚣张却又美艳性感的黑天鹅……

  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结局是“白天鹅”与王子双双殉情,电影也以此段落作结。从舞台高处跃下的妮娜终于发现,她以玻璃碎片刺向的并非莉莉,而是自己,更确切地说,是过去的自己。作曲家用《完美》为全片最后一首配乐作品命名,呼应妮娜倒地时艰难说出的那句“我感觉到完美,我就是完美”。这无疑是全片最催泪的一瞬,让人窥见艺术的残酷一面,亦引人反思个体对于“完美”的定义。当追求完美的路程中,注定要承负如此晦暗与绝望,那么人们最终抵达的“完美”,又是否如他们初时所期待那般纯粹?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5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