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作家龙一:写作最怕重复自己 自我抄袭最无耻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31日电(记者 上官云)说到科幻小说,你会想到什么?是太空、宇宙,还是炫目的超前科技?近日,著名作家龙一出版了科幻小说《地球省》,但与大家熟悉的科幻小说比起来稍显“另类”,“科学”元素并不突出。对此,龙一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专访时解释,《地球省》大概应该算“软科幻”,专注于未来人类和未来社会生活。他说,写科幻小说是自己转换创作题材的尝试,“总写一个题材没有新意”。
龙一,天津市作协副主席,1961年出生于天津。相对于一些作家的年少成名,龙一开始写作的时间很晚,直到1997年才写小说,在20余年的创作经历中,共著有长篇小说《地球省》以及《烹调爱情》《借枪》《潜伏》等多部作品。
相对于一些作家的少年成名,龙一开始创作很晚,直到1997年才写小说。1986年,他调入天津市作家协会,“觉得离着写作近了一些。但被领导告知,调你们进来不是当作家,而是当干部,要努力工作。就像我刚入大学读中文系一样,人家说中文系不培养作家”。
不过那时龙一对写作兴趣也不大,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研究历史,甚至满怀雄心壮志想写一本中国享乐史,研究古代衣食住行、典章制度……最后,这个创作计划被出版社编辑“掷还”了。
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龙一发表了处女作《刺客》,随后又创作了《我只是一个马球手》,讲的都是唐代的故事。他觉得,第二篇小说比《刺客》好一些,“《刺客》发表对我激励很大,第二篇小说又比《刺客》好一点,我觉得自己有一点进步了”。
在文学圈,龙一可以算是个“技术流”的作家,写唐代小说会先绘制当时长安城的地图,为了将谍战中地下党自制火药的过程写得真实,他在家做模拟实验;为了塑造长征路上炊事员的形象,他真的煮了皮带来尝……这都为他作品的真实性、可读性打下坚实基础。
历史小说写作的成功,给了龙一不小的信心。此后,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规律,每5年换一次题材。在他看来,总写一个题材没有新意,作家写着也没兴趣。
时间流逝到2012年,写完小说《恭贺新禧》后,龙一觉得,自己像是遇到了一个瓶颈,“我写东西太技术化,再往下写容易走弯路,而且我最怕重复自己,自我抄袭是件最无耻的事情”。
想来想去,龙一决定尝试创作科幻小说,理由很简单,“我以前研究过的、会的东西在之前的题材转换中都用过了,所以得重新开始。干脆换成自己从小就喜欢的科幻作品”。
于是,他先把能找到的世界著名科幻小说家的代表作都读了一遍,“一是要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向人家学习,另外看看别人都写了什么,避免我写的内容重复。人的想象力都差不多,万一我写的跟大名家有太多相似,即使没人指责我抄袭,自己发现了也会羞愧无比。作家必须还是要有一点洁癖,有一点在个人手艺上的自珍自爱”。
这一读,龙一就读了3年多,之后才开始设计《地球省》。最终,龙一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外星文明的入侵、从生理上控制人类的技术应用,诸种因素导致了人类社会的“返祖”,同时,用濒临死亡的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人类求生、求胜意志的彻底和决绝”。
“文学得讲故事。我也喜欢讲故事,这是一种很好的、很受欢迎的才能。”同时,龙一认为,小说是设计出来的,比如设计社会背景、典章制度、饮食,其实就是把我研究古代生活史的那套工作方法用来去研究未来社会,“科幻小说最难写,我也担心能不能写好”。
历时一年多,龙一写完了《地球省》。但出版后,在受到好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有读者认为,书中“科学”元素比较少,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是社会学内容披上了“科幻”外衣。
对此,龙一承认,从严格的分类法上来讲,《地球省》可能会被归类为“软科幻”,“科幻小说中,许多科幻小说注重清楚、明确的科学内容,近年来多半统称其为‘硬科幻’。还有一类专注于未来人类和未来社会生活的小说,就是‘软科幻’”。
“我确实不懂科学。我擅长的是人和人的生活,特别是对人类社会行为规则的发展变化有一定心得。因此,在设计《地球省》的故事情境时,重点是对未来社会的担忧:万一人类发展过程中做出错误选择,会有怎样的后果?”龙一如是发问。
在本书序言中,著名作家刘慈欣亦赞扬道,“《地球省》创造的未来社会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龙一说,其实自己更想将《地球省》算作“未来小说”,“我关心与描绘的是未来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以后还会写人类的另一种生存状态。这是作家做出的选择,发挥长处,回避短处”。(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