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考试难度、文化课难度不断攀升 艺考热是虚火吗

2018年03月27日 10:54:00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姚晓丹

  3月正是艺考季。安徽考生罗可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虽然考前作了反复练习和充分心理准备,但结果还是落榜。更让她始料不及的是,今年表演专业的录取比例竟然是194:1。“竞争太激烈了,真是天外有天。”她说。

  事实上,这样的竞争程度在今年艺考中很常见。比如,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的录取比高达230:1;中国传媒大学艺考的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三个专业今年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表演专业的报录比达到327:1。

  中国美术学院今年报名人数较去年增长20%,报录比近50:1;上海戏剧学院今年报考人数较去年增长9000人次,表演专业报录比达126:1。

  随着热度升高,考试难度、文化课难度都在不断攀升,“最难艺考年”这个定义随之连年刷新。不少人认为,艺考热是一种“虚火”,是浮躁的表现,修炼内功,注重内涵才是应有之道。也有人认为,青春追梦无可厚非,这也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正确看待“艺考热”?艺考生应该如何应对“艺考热”?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艺术院校相关专家。

  艺考难在哪

  3月初,是北京电影学院艺考的日子,分为一试二试和三试,一关一关,“挺难的,挺磨人的,心一直揪着。”罗可说。从高二开始,她已经在各种艺考培训机构上课,形体、表演、朗诵等功课非常忙碌,这次考试后,她的重心将转到文化课上来。

  黑龙江考生陈希尔没有闯关成功。一试后她出来得很早,笑语盈盈,她表演了朗诵。“实际上,这个最考功夫,能看出潜力”,她是和姨妈一起来到北京考试的,她说,“能进入北影考试,我已经很高兴了。现在这么多考生,到三试就会淘汰很多很多,当是一次学习机会也很好。”

  一位河北张家口的家长告诉记者,他们全家是自驾来到北京考试的,女儿今年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录音专业。“一方面,这个专业在全国排名靠前,另一方面,这个专业要求才艺,门槛较高,我女儿钢琴已经考过了10级,相对有一些优势。”

  不仅是银幕前的表演专业院校,美术、戏曲、音乐等专业院校报考规模都在不断攀升,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在给记者介绍报考特点时,提到一个细节,外国留学生报考比例也在上升。“不仅是东南亚考生,也有很多欧美考生报考我们学校。”

  在这样的层层升温中,考试难度自然水涨船高。一方面在于文化课难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艺术院校出现了“减招”现象。尤其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本科就从去年的75人,减少到今年的50人。孙立军告诉记者,“艺术院校注重内涵式发展,质量为王”,不但有高考统考的要求,在艺考初试过程中文化课的知识点也是贯穿始终的。“艺考学生不需要重视文化课是一种误解。”孙立军说。

  艺考青睐哪类学子

  “艺考青睐有梦想的学子,不愿意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要被报考人数吓到,要勇于追梦。”孙立军告诉记者。

  要测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如何保证人尽其才,得英才而育之?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告诉记者,秘诀是“要把乐于此道和善于此道的学生挑出来。艺考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不是说文化课不好,就转来学艺术。当然,近年来持这类观点的学生越来越少,艺考青睐真心爱艺术的孩子”。

  越来越多的考生走入艺考的考场,会不会有盲目的因素?孙立军提醒考生,要分清“喜欢和热爱的区别”。

  孙立军说:“喜欢艺术的人很多,但热爱和喜欢是不同的,热爱是有行动力的,如果你仅仅喜欢看电影,这不是梦想,如果你喜欢看电影,会在业余时间钻研电影,写影评,会买书看,会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这才是热爱。”

  北影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也表示:“希望考生是有信心、有能力又热爱自身专业的孩子。”

  艺考热需要降温吗

  艺考热度不降,音乐、美术、戏曲、动画,每一个学校,每一个专业报名人数都连创新高,这是“虚火”吗?这样旺盛的火苗需要降温吗?

  孙立军认为,这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家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与此相适应的,电影、电视剧、新媒体、VR新技术都在不断发展。电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是一两个明星的艺术,更多的是幕后的艺术。从艺考院校教师的角度,我觉得这些专业都吸引了很多考生,说明这不是‘虚火’。我们的导演专业,报录比已经超过了表演专业。编剧专业以及今年新设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等四个专业都非常热门,说明了我们的人才需求导向。”孙立军说。

  艺考“高热”的这几年间,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哪些不一样?周海宏表示:“改善最大的是省市级艺术院校,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

  “我认为,艺考热总体来说,是一个好事。我们迫切需要提升的是审美能力。对一个孩子来说,科学和艺术是同样需要的,都是他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很少,艺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艺术需求。北京市有2300万人口,假设每个家庭如果每年听一场音乐会,需要多少剧场?需要多少人才?中间缺口很大,因此,艺考、艺术教育是方兴未艾的。”

  从这个角度,周海宏认为,艺考热还会“升温”。他拿黑龙江省的数据举例,“黑龙江省有一个本科艺术高校,哈尔滨音乐学院,这所高校是2015年成立的。这所学校每年的招生规模是800人,而整个黑龙江省的大中小学校如果把音乐课开齐,需要3万名左右教师,需要这个高校培养30多年。这只是一个缩影,很多地方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的艺术教育人才稀缺,很多省级市的中小学校都开不齐艺术类课程,到了县级市更是师资匮乏。”

  尽管人才稀缺,但周海宏认为,艺术类高校在培养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应该需求侧发力,供给侧改革,艺术高校的从业人员也要想清楚,‘艺术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我们在培养人才上,要有分层,不能所有的艺术高校都按照‘大师’培养,我们还要培养未来的艺术教师、乐团成员、幕后工作人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

  (本报记者 姚晓丹)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5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