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科技助力故宫国宝集体灵动现身

2018年03月08日 09:30:00来源:中国青年报

  9件在央视热播综艺《国家宝藏》中亮相的顶级文物,近日“齐聚”故宫箭亭广场,只不过,来的并非“真身”,而是通过LED屏呈现。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宣布,《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即将完成,这件国宝级作品将从纸上立体起来,于2018年春夏与观众见面。

  故宫博物院藏石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湖北省博物馆藏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南省博物馆藏皿方罍、河南博物院藏云纹铜禁、浙江省博物馆藏玉琮、上海博物馆藏大克鼎、南京博物院藏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这9件古老的国宝因《国家宝藏》而成为“网红”,这次集体现身,是以一种现代的方式。

  《国家宝藏》特展邀请著名设计师王振飞担任总设计,借用中国多宝阁的概念,共设9“阁”,每个阁内放置“国宝盒子”,通过LED高清液晶屏显示9件特展文物的样貌和细节。设计借用了中国园林的手法,以特定的位置摆放盒子,每个盒子只有一面为动态国宝展示,避免形成图像之间的干扰,同时让观众观展的过程成为“寻找”国宝的过程。

  从《故宫》到《故宫100》,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关于故宫的影像作品越来越贴近普通人的情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发现,《国家宝藏》没有落入以往“以文博谈文博”的窠臼,不是单纯的纪录片,而是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

  单霁翔说:“《国家宝藏》就像是邀全国观众共赴一场文化盛宴,从天才少年呕心沥血、耗尽全力方得到的传世青绿山水画作,到历经坎坷重回故土、象征中华文脉的石鼓,文物的前世今生让文化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以前,当人们想到博物馆时,第一反应总是缺乏兴致,冰冷、单调成了展柜里文物的代名词,很多人只是匆匆在相机里留下几张影像便离开,更不必说有何收获。故宫博物院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活力,融合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数字化技术,让人们能够在参观的同时增强互动体验,更加直观地欣赏文物、了解文物和探知文物。”单霁翔说。

  故宫博物院的努力卓有成效。现在,当观众打开“每日故宫”“韩熙载夜宴图”等故宫系列的App,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故宫博物院成千上万件珍贵藏品。单霁翔表示,无论是雕塑、陶瓷、漆器还是织绣、钟表、珐琅,纵然种类纷繁复杂,但是每一件文物都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打磨,它们见证了历史,更承载了国家的兴衰荣辱。

  未来,故宫博物院将探索更多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式,在内容上深度挖掘文物之间的关系、文物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当代人熟悉、喜爱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

  在故宫博物院院藏的186万余件文物中,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2015年故宫展出真迹时,观众得排六七个小时队才能一睹真容,甚至由此产生了一个新名词“故宫跑”——观众一进宫门就狂奔去看展。但这一次,故宫让《清明上河图》从纸张上立体起来,带你穿越到繁华的北宋都城。

  《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并非简单地将画作数字化,而是在尊重原作学术基础上的再创作。故宫博物院研究室、资料信息部、故宫出版社与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凤凰数字科技组成专项小组。如何处理原作与科技、艺术之间的关系,单霁翔说,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观众真正“进入”《清明上河图》;要把原本隐藏在作品中不易被了解的细节,变成观众能“看懂”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作为学术总指导,全程参与了项目的研发过程。故宫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王连起,多次与小组成员一起推敲展演形式,保证了展演在学术上的准确性。经过一年半时间,团队以360度环绕的全息立体空间,还原了《清明上河图》中所展示的宋代人文生活图景。

  展演以观众的体验为核心,通过互动沉浸技术(MR)、全息多媒体技术等科技手段,对原作进行创造性诠释。展演还将从故宫博物院出发,作为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进行连续3年的全球巡展。

  单霁翔说:“事实证明,文物并非只是冷冰冰的遗存,这一展演将让观众在愉快的沉浸式体验中,最大程度地回到《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繁华的北宋都市,感受宋代艺术之美。可以说,《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将让观众认识到,文物也是具有想象力和年轻活力的现实存在。”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5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