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庆推进三峡消落区考古 2017年发掘17443平方米

2018年02月07日 10:05:00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1日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的2017年度学术报告会上获悉,在重庆市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2017年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共开展5大门类、90个考古项目,其中涉外考古项目一个,主动性考古项目6个、三峡大遗址考古项目3个、三峡水库消落考古项目19个、基本建设考古项目61个,完成调查里程719.3千米、调查面积55.45平方千米,考古发掘42505平方米。

  “三峡在每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之间,会有30米左右的落差区域。堤岸处由于水位的涨落易形成崩塌,一些原本埋在地下的文物也会随之暴露出来。出于抢救目的,也为避免不法团伙进行盗墓,我们常年推进三峡消落区考古工作,此举有利于我们及时地把历史遗存信息和文物抢救出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方刚称,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是三峡后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水库成库后,水位季节性消涨形成大片消落区,地下文物存在安全隐患。在每年的枯水期稳步推进三峡消落区考古,可有效防止地下文物流失。

  方刚透露,2017年是重庆三峡大遗址考古成功破冰的一年,为下一步三峡地区首批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2017年重庆完成三峡库区奉节白帝城、万州天生城遗址、云阳磐石城遗址3个大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面积8000余平方米。

  据介绍,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西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城遗址,在2017年2月至9月的考古勘探和发掘中,完成勘探面积约25000平方米,发掘面积3090平方米,清理遗迹20处,出土遗物430余件。进一步明确了“连环城”“城中城”“城外城”的空间布局,揭露了一批南宋城防设施,同时获取了宋元战争时期冷热兵器共存的实物证据,为研究中国火药史、火器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的万州天生城遗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2月至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天生城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发掘,发掘面积3106平方米,清理揭露城墙、城门、房址、道路、排水沟、水池等各类遗迹68处。出土陶、瓷、铜、铁及石质器物标本280余件,其中小件器物125件。本次考古工作在城址布局与沿革方面均有所突破,首次确认了多处宋代遗存,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城址文化延续性的认识。

  重庆市文物局提供的该市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重庆考古单位共开展5大门类、90个考古项目。其中,涉外考古项目1个、主动性考古项目6个、三峡大遗址考古项目3个、三峡水库消落区考古项目19个、基本建设考古项目61个,完成调查里程719.3千米、调查面积55.45平方千米,考古发掘42505平方米。

  方刚称,下一步该市将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拓展强化保护性考古的同时促进地下文物展示利用。

[责任编辑:杨永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5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