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瓯窑遗址首度完整发掘成果丰富
新华社杭州12月26日电(记者 冯源)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部门获悉,2017年,他们对位于温州的唐代瓯窑遗址进行了首度完整发掘,为研究唐代窑业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
“瓯”是温州的别称,自东汉迄两宋的瓯窑因此得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介绍,在今年对温州市永嘉县坦头遗址的发掘中,他们在一件匣钵上发现了“大中十一年”的纪年,在另一件匣钵上则发现了“余王监”三字,又在一件瓷碗上发现了“官作碗”等字样,这对研究唐代窑业管理制度具有指向性的意义。
在历史上,两宋以及元明清官窑赫赫有名,生产了当时仅供宫廷使用的上等瓷器,从某种程度上讲更像是“御窑”。而在宋代之前,官府如何管理瓷窑则还有诸多未解之谜。郑建明说,他们在著名的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上开展发掘时,发现过带有“官坊”字样的瓷器。当时这一地区属于五代十国中的吴越王国管辖,很可能是吴越国政权管理越窑生产的物证。而“大中”是唐宣宗的年号,此次发现则将官府管理瓷窑的制度研究追溯到了唐代。
此次发掘工作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实施的,发掘面积近1千平方米。坦头遗址位于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地处楠溪江入瓯江口。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中发现了一座依山而建的龙窑,以及丰富的作坊遗迹和祭祀遗迹,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高质量青瓷器和各种类型的窑具。
此次发掘首次较全面地揭示了唐代瓯窑产品的基本面貌与特征,发现了大量的碗、壶、罐、钵、盆、盒、碟、盏、灯盏、辗轮等瓷器。它们质量上乘,胎质细致紧致,釉面晶莹,釉色以淡青釉为主。
[责任编辑:杨永青]